一、进出口完成情况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2月,我县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8422万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完成出口16230万美元,同比下降3.5%;完成进口2193万美元,同比增长2.2%。外贸出口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大幅回落,并出现负增长,这是继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降幅高于全市平均降幅1.6个百分点。 据外经贸监测系统调查显示,预计3月完成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3月累计完成出口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运行特点 1.纺织产业大幅下滑,拉低全县外贸出口。1-2月纺织产品出口8216万美元,同比下降20.4%,比去年同期净减少出口2150万美元,拉低全县出口约12.7个百分点,占全县出口比重从去年同期的61.4%下降到50.6%,下降10.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增幅平稳,1-2月出口3756万美元,同比增长9.8%。化工产品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迅猛增长,1-2月出口2267万美元,同比增长87.4%。新兴产业增幅明显,1-2月家具及竹制品出口772万美元,同比增长102.3%;汽配出口412万美元,同比增长62.7%。 2.主要市场全面回落,新兴市场降幅明显。受欧债危机、汇率波动、南美进口关税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占我县出口份额80%的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均在去年20%以上增幅的基础上大幅回落,1-2月出口增幅分别为0.6%、-0.3%、-13.5%。我县排名前五位的贸易伙伴除法国、美国正增长外,我县纺织面料出口主市场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1-2月出口巴西905万美元,同比下降1.6%;出口墨西哥747万美元,同比下降18.1%;出口印度713万美元,同比下降50.6%。 3.龙头企业增长乏力,出口队伍逐渐壮大。1-2月,我县出口前三十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出口总额10051万美元,同比增长4.8%,占全县比重达到61.9%。龙头企业出口增减不一,诺力机械、中山化工、凯迪汽配、东鑫家纺等企业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但诺万特克玻璃、长兴丝绸、华隆丝绸、超强丝绸等龙头企业出口呈现负增长,且降幅高于全县平均降幅30个百分点以上。全县有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25家,比去年同期净增加25家。新增企业实现自营出口931万美元,拉动全县外贸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 4.一般贸易出口负增长,加工贸易增幅平稳。1-2月,我县一般贸易出口1528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比重94.1%,同比下降4.3%;加工贸易出口950万美元,占比5.9%,同比增长10.7%。进口方面,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均稳步增长,一般贸易进口1347万美元,同比增长54.4%;加工贸易进口466万美元,同比增长39%;外商投资企业设备投资进口大幅下滑,1-2月进口380万美元,同比下降59.5%。 5.民营、外资双双下滑,流通企业一支独秀。1-2月,我县民营、外资出口均出现下滑,民营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出口10824、389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7%和3.4%;流通企业出口1508万美元,同比增长14.4%。 三、困难与问题 1.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直接影响我县外贸发展。2012年初始,欧元区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遭受地震重创后回升缓慢,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这使得全球贸易额难以保持过去的较快增长,甚至出现了较为罕见的下跌。经合组织(OECD)2月29日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口去年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其中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进口总额环比下跌0.2%。3月22日,市场研究机构Markit发布,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月的49.3降至48.7,连续两个月下降,为3个月来最低,也是7个月来第6次位于萎缩区间。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较前月有所扩张,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 2. 纺织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企业出口总值。进入2012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动荡,特别是DTY、PTY等我县纺织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给企业接单、安排生产、消化库存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主要原材料涤纶化纤丝目前价格12700元/吨,去年同期14000-15000元/吨,下降约15%;经编布销售价格目前2.35美元/公斤,去年同期2.6-2.7美元/公斤,下降约12%;平纹呢销售价格去年同期0.74美元/公斤,今年0.63美元/公斤,下降约14.8%。据统计,因纺织行业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销售价格回落影响我县纺织出口总额约在10个百分点左右。 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出口难度加大。当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需求大幅萎缩,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使得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断上升。企业普遍反映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我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以来均面临灰色清关整顿,进口关税变相增加,导致国外进口商需求锐减。3月初埃及又对我涤纶化纤布等纺织品提起产业损害保障措施调查,我县受调查企业达到26家,制约了下阶段外贸出口发展。 4. 在手订单大幅回落,出口信心持续走弱。据3月份外经贸运行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县60家重点出口企业当前尚未执行的在手出口订单为13311.9万美元,同比增长及持平的比重为56.6%,比年前回落了19.2个百分点。订单短期化形势依旧严重,3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到75%以上。企业出口信心持续走弱,对未来出口预期表示悲观的企业占31.7%,超过乐观占比16个百分点,预期乐观的企业占比从年初开始一路下滑,并有不断扩大趋势。 5. 各类要素成本叠加,企业利润率降低。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资源能源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削弱,企业利润率降低,接单不赚钱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县出口产业以纺织、箱包、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受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影响较大。此外,部分出口企业反映,按照县里的《工业企业能源供应配置方案》初稿,企业今年的用电指标与往年相比减少一个月左右,生产产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加大,国际需求更趋疲弱,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类技术壁垒层出不穷,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内部看,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步加大,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用电、用工、融资等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将成为较长时间的趋势。总体来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县的出口仍面临较为明显的压力,外部出口环境非常严峻。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抓主体培育。大力培育外贸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关注各行业龙头企业动态,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鼓励其做大做强。着力发展中小微新外贸企业,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做到“三定期”(即定期开展培训、定期组织参观展、定期走访调研),同时,在展会资源、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方面做到“三优先”,着力帮扶和促进外贸中小微新企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2012年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主体50家以上,新增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0家。 2.抓市场拓展。继续坚持“能展尽展、全力促展”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百千亿”工程,即:全年组织参加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一百个以上,推动走出去参观展企业一千家次以上,通过展会推动新增出口额一亿美元以上,力促出口市场多元化。根据我县块状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围绕排出的30个境内外重点展会计划,进一步推动块状经济抱团参展。强化县重点组团、乡镇联合组团与企业自行参展并举,强化参、观展并举,强化展前、展中、展后跟踪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大型交易会,切实通过展会平台抢订单、扩份额、拓市场。 3.抓预警监测。外贸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建立健全外贸出口风险防范体系,在当前尤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对外贸易运行动态监测点和产业损害调查监测点建设,建立健全外贸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的有效机制,形成覆盖我县特色产业、重点产品的贸易摩擦事前防范体系。强化出口信用保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帮助企业防范出口收汇风险,扩大我县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和覆盖面比例。加强与国家、省、市上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商会的沟通联系,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辅导和推进各类标准化认证,指导企业做好“两反两保”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4.抓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加快外贸出口的转型步伐,??整产品结构,特别是纺织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实现纺织产业多元化、高端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加大出口基地内产品设计中心、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进口贸易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我县短缺的原材料。以出口品牌、出口基地为抓手,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基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出口核心竞争力体系。 5.抓服务优化。越在企业困难的时候,越要强化对企业的公共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开展“走村入企”和“中小微企业专项服务”活动,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其次,继续面向企业推出各类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会,辅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做大对外贸易。再次,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横向涉外部门、乡镇及园区的联系,强化“5+2”涉外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协调解决企业在报关、报检、出口退税、融资、进口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长兴县商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