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会展业拉动效应日益明显 |
||
|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会展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扶持政策,为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1年,我省会展业直接产值达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首次突破占全省GDP的1%。主要的特征是:
一、整体规模稳中有升,拉动效应日趋明显
从2011年我省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发展速度放缓,展会质量提高,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品牌展会获得发展,会展企业主体有所增强,进一步发挥了会展业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作用。
据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省举办展会696场,展览面积7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列全国第四位;举办50人以上专业会议2.85万场,万人以上节庆活动452场;出国参展面积25.9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88万个,列全国第一;出省参展面积34.5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83万个;社会就业人员122万;会展业直接产值达32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1%,占全省第三产业的23%,拉动效应2943亿元人民币。
二、会展城市逐步成熟,区域会展错位发展
我省会展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贸易,形成了以杭州、宁波、义乌等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会展城市。杭州西博会积聚人气,会展携手旅游,谱写“品质生活之城”新乐章;宁波“举全市之力,打造会展之都”,逐步发展了如宁波家博会、国际服装节等品牌展览;义乌依托强大的产业优势,打造义博会等四大国家级专业展览,以会展为平台,确立义乌国际商贸城地位。
2011年,杭州市举办展览168场,展览总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举办会议8580场,举办各类节庆活动200余场,同比均有较大提升。2011年,宁波市举办会展活动268场,同比增长13%,其中展览223场,展览面积292万平方米,有影响的会议论坛83场,节庆活动60场。2011年,义乌市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43场,同比增长11.72%。其中,展览70场,会议、论坛43场,节庆活动30场。2011年,温州市举办各类展会77场,展览面积66.22万平方米,参观人数约190万人次。在这些城市发展会展业的路径中,突出差异化发展,以产业基础为导向,突出区域特色展会品牌,带动效应明显。
三、品牌展会颇受瞩目,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数10年的培育,我省会展业涌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例如五年一届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成功举办,230多个国家、地区、境内外城市、国际组织参展,大大提升了浙江和杭州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带动浙江省各地休闲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迄今已成功举办17届,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国内第三大经贸类专业展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中国最受关注展会之一。当前,我省通过UFI认证的展会已有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宁波),义乌国际袜子、针织及服装工业展,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还有多个精心培育的展会正在积极申报UFI认证。
与此同时,我省的本土会展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其中,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去年已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服务名牌;中博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北京、海南都设立了分公司,并开始了上市的准备工作;浙江德纳展览有限公司在全国很多主要会展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阵地。
四、会议产业异军突起,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2011年,全省会议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其中,杭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全年举办会议总数达8580场,其中国际会议492场,接待境外会议代表54480人次。我省的节庆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规模较大的如:杭州的烟花大会、钱江观潮节、西博会国际旅游节;宁波的梁祝文化节、国际服装节等。由于会议、节庆活动和会展考察等商务活动客人的人均消费高于一般游客,为此,会议节庆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我省金融、通讯、旅游、酒店、餐饮、物流等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
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对发展会展业充满期待,认真贯彻商务部对全国会展业发展指导意见——“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提高质量,调控总量”十六字方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强产业规划,形成与国际水平接轨,服务体系完备、服务品质优良、市场竞争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会展业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更加从容地应对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
外贸中心钱新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