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商务局围绕“活力商务、民生商务”目标,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工作着力点,构筑平台载体、落实政策激励、培育消费热点、强化市场监管,全力激活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据统计,2012年1-4月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7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仅次于吴兴区,列全市第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同比增幅位于三县两区之首,分别高于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安吉县59.4、66.5、55.7和73.9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消费市场整体平稳健康发展。 一、构建平台载体,完善流通布局,落实“有地花”。 1、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构建商业网络。树立“规划是先导,执行是关键”的理念,在网络布局过程中,以城区商贸业规划为依据,认真参与商贸业项目落地前期审查,论证项目落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合大中型商业设施项目预审、销售预审要求,对商业业态、规模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整体布局合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参与中心村整体规划工作,明确商业设施建设重点和建设规模,进一步优化农村商业设施布局,为构建农村消费平台,拓展服务能力打好基础。 2、企业培育,项目驱动,致力升级消费主阵地。强化商贸招商引资,引进欧尚、大润发、八佰伴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品牌入驻长兴,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争取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梳理10只商贸建设重点项目,安排总投资50亿元,实施人民广场中心商务区、龙业新区商业中心以及汽车4S店集聚区建设。至2012年4月,十大商贸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30左右%。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的八佰伴百货和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家之窗项目将于年内完工开业,龙山新区、汽车4S店、利时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商贸行业发展后劲十足。 3、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全力打造农村消费平台。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村级连锁便利店221家,乡镇连锁超市26家,行政村和乡镇覆盖率达100%,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建成。积极开展农村现代商贸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会同泗安镇对镇辖区百货超市、餐饮住宿等网点进行整合提升,着力提升凤凰商业街建设水平,通过创建,泗安镇及辖区凤凰、三里亭村分别成为浙江省首批示范镇和示范村,在加速城市商贸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到方面发挥带动作用。 二、顺应消费趋势,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愿意花”。 1、深挖潜力,打造特色,培育消费新亮点。深入挖掘餐饮历史文化,发展壮大“食”产业。全力筹办“美食节”,开展“长兴十大名小吃“、”长兴十大名菜”评选活动,鼓励企业改良传统技艺,推陈出新,打造餐饮特色,满足各类群众消费需求。实行部门联动,规模运作,全力办好品牌汽车展会。从2010开始连续举办五届主流品牌汽车展,累计销售汽车2417台,销售额近4亿元,其中第五届单届销售就达575台,销售额过亿元,极大地刺激了长兴汽车消费市场。 2、常态促销,组团营销,刺激消费求增长。引导企业树立竞争发展意识,出台系统性的促销活动,激发居民消费欲望,“挤”出新的消费增长点。整合资源,组团营销扩影响。组织县内浙北大厦、紫金酒店、和睦塘美食广场等8家企业开展“金秋购物节”活动,组织家电销售企业举办“家电下乡”联展,通过统一宣传包装,落实优惠政策,浓郁消费氛围,拉动消费增长。 3、商旅结合,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休闲消费经济。以县域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亮点,结合农事节庆活动,紧密配合旅游等部门,举办了红梅节、樱桃节、桃花节、杨梅节、古银杏节、大闸蟹节等10多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呈现出了“月月有节、乡乡有节”的新景象,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又一亮点。成功举办农家乐菜肴大赛和县十大风味名菜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县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上海、江苏等外地游客,休闲消费经济较快发展。 三、把握政策资源,降低流通成本,力求“值得花”。 1、培育连锁经营,发展电子商务,减轻商品成本促消费。培育发展连锁经营,缩短中转配送距离,形成商品价格优势,增强群众消费意愿。联华超市、中百一店累计在全县开设农村连锁便利店230多家,以优质优价受到群众好评。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营销资源,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建立总部到消费者的直接营销模式。目前浙北大厦“浙北一方”、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长兴农副网”先后建成,试运行成熟后启动电子交易。 2、借好政策东风,全力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让利于民促消费。严把备案关口,设立家电下乡网点46个,以旧换新销售网点15 个,回收网点4个,网点设置覆盖全县各乡镇,便利群众消费。加强政策宣传,落实监督管理,确保“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规范开展。至2012年4月底,我县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产品21.96万台,实现销售金额6.77亿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四、完善市场监管,强化运行监测,确保“放心花”。 1、着力改造提升,加强溯源监管,确保“菜蓝子”安全。出台《长兴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争取财政资金550万元对全县19家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全面建立农贸市场的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准入和快速定性检测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网络,建立进货台账,开展索证索,完善上市商品可追溯机制,全力确保“菜蓝子”安全。目前已完成8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中心农贸市场被为省级文明示范农贸市场。 2、强化行业管理,打击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生猪、菜牛屠宰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市民肉类食品消费安全。2012年1-5月,执法检查共出动229人次,没收、销毁违法屠宰的生猪产品及病死猪、牛肉90公斤,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累计备案酒类生产、经营企业1019家,做到一户一表,建立健全酒类经营企业数据档案库。实施酒类经营企业随附单使用制度,督促酒类经营企业做好溯源管理。 3、强化运行监测,综合判断分析,服务民生消费。坚持商务预报常态化、假日监测规范化、月度分析系统化,全面构建商贸市场监测网。累计编印商务预报纸质版52期,定期发布我县生活必需品价格及供应情况,加强月度、假日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反映我县消费品市场情况,对发展趋势的预期性研判,通过商务预报简报版、报纸版、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电子屏幕等,多渠道发布商贸监测数据和商务预报信息,为消费提供市场供给、物价等信息,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长兴县商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