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2013年宁波市8月份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3-10-10 10:4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1-8月,我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6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5414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720.2亿元,同比增长7.5%。

    一、  基本特点

    (一)零售增幅低位徘徊。今年我市零售增长持续低迷,从趋势看,除4月份由于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略有冲高外,其他月份涨幅均低于去年同期,其中8月份较去年同期低10.4个百分点。从城乡看,8月份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5%,农村为4.6亿元,增长10%。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亿元,同比增长22.4%,比上半年回落7.3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0.1亿元,同比增长5%,比上半年回落3.9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下降4.9%,比上半年回升14.3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亿元,同比下降13.5%,比上半年下降18.2个百分点。

 

图1:2012-2013年限上社零情况(亿元)

    (二)主要商品涨跌不一。随着高温退去,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类的消费逐渐恢复,8月份限上生活必需品类零售增长11.8%,尽管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但环比上月提高12.1个百分点,尤其是食品类回升较快。金银珠宝类销售随着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而发生变化,本月同比增长19%,环比上月回落54.7个百分点。家居装潢类自去年5月份以来快速增长愈一年,今年6月份之后突然回落,6-8月分别同比下降7.7%、7.8%和12.7%,回落速度进一步扩大。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4.1%,比上月略有回升。汽车类本月回升较快,同比增长10.3%,对限上社零增长的贡献率达72.4%,但从长期看,汽车类已结束快速发展期,很难再次成为消费市场的支撑点。

表1:限上主要类值零售增长对比情况(%)

    (三)主要业态全线低迷。8月份,监测的18家重点百货商场实现零售额4.29亿元,比上月略有增加,但同比下降2.3%,其中有12家百货商场出现负增长,比上半年又增加3家;监测的8家重点大卖场实现零售额2.95亿元,同比增长15.5%,仅欧尚和华润万家生活超市两家的贡献率就达86%,有5家大卖场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的12家连锁超市(便利店)实现零售额6.74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6家超市(便利店)出现负增长,与上月持平;监测的302家专业店实现零售额52.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141家专业店出现负增长。

 

图2:8月份重点监测企业零售增长情况

    (四)存量企业增长乏力。1-8月,限上批零业1856家企业共实现销售额3168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2013年前的存量企业1805家,实现销售额3100.1亿元,同比下降1.8%,2013年新增企业51家,实现销售额67.9亿元。限上批零业依靠新增企业艰难维持微增长,若扣除新增企业,存量企业已处于萎缩状态。680家有零售业务的企业共实现零售额68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其中2013年前的存量企业639家,实现零售额669.5亿元,同比增长1.9%,2013年新增企业41家,实现零售额19.1亿元,新增企业对全部增量的贡献率达60%。

    (五)限上住餐业营业额同比下降。8月份,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7.8%,降幅比上半年回升7.8个百分点,其中餐费收入下降19%。限上餐饮业同比下降14.9%,比上半年下降17.9个百分点,其中餐费收入下降13.4%,比上半年下降16.3个百分点。

表2:8月份限上住餐业经营情况

    二、  运行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形势仍然是消费回落的主因。宏观经济对消费市场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经济形势好,消费市场就一片红火。从前五年的数据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涨幅高出GDP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涨幅高出同期GDP4.1个百分点,已超出前五年平均水平。此外,流动人口减少是消费回落的又一大因素。近几年来,我市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扩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初步估算,近五年我市流动人口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均超过11%。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产业转移、机器换人的脚步进一步加快,2013年我市流动人口比去年减少42.9万人,而由此减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达到27.3亿元,约占我市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值的1.04%。

    从中观层面看,促消政策退出后的透支效应仍在持续。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在一定时期对我市消费品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透支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小。在汽车类促消政策的作用下,我市限上汽车类占限上社零的比重一度超过40%。但随着政策退出,汽车消费陷入低迷,以汽车为重心的消费结构让市场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禁令”推出后的高端餐饮遭遇“滑铁卢”。自“禁令”推出后,我市高端餐饮产能过剩的问题暴露无遗,住餐业营业额全线下滑,政策因素倒逼行业转型。

    从微观层面看,电子商务冲击凶猛。一方面,电子商务挑战着传统商贸流通秩序,尤其是网购的出现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对传统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使得传统零售营业额持续萎缩,利润空间快速收窄。另一方面,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而且对电子商务的统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底子不清,力量不足的困难。另外,同质竞争、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大型商业广场和综合体快速发展,造成了同质竞争、无序竞争现象。目前,全市3万平方以上的城市商业综合体21个,全市在建或待建的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有48个,其中,中心城区在建或待建的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有26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扎堆现象严重。


 

附件1

 

2013年1-8月宁波市各县(市)区限上社零排行

单位:亿元

序号

城市名称

限上社零

增长%

增幅名次排序

1

全      市

837.6

8.1

 

2

海  曙

162.2

6.4

8

3

江  东

78.7

2.1

11

4

江  北

81.8

14.3

3

5

北  仑

52.1

19.3

1

6

镇  海

41.6

9.2

6

7

鄞  州

154.2

8.4

7

8

象  山

23.4

13.2

4

9

宁  海

36.6

15.6

2

10

余  姚

72.7

6.1

9

11

慈  溪

109.8

3.2

10

12

奉  化

22.2

12.5

5

 

 


 

附件2

 

2013年1-8月浙江省城市限上社零排行

单位:亿元

序号

城市名称

限上社零

增长%

增幅名次排序

1

杭  州

1542.3

10.1

7

2

宁  波

837.6

8.1

8

3

温  州

491.3

-2.8

11

4

嘉  兴

286.6

7.5

9

5

湖  州

172.1

10.8

5

6

绍  兴

394.1

13.4

3

7

金  华

380.7

13.4

3

8

衢  州

87.1

13.8

2

9

舟  山

56.0

10.8

5

10

台  州

271

7.0

10

11

丽  水

90.4

15.6

1

 

(宁波市外经贸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