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拉美经济救星? |
||
|
||
2014年下半年以来,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持续强势,同时国际油价一路走跌,由此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世界各国的货币汇率震荡,加大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全球贸易新一轮的货币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西半球事务负责人亚历山大·威尔耐尔认为,拉丁美洲国家正在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负面冲击。他预计,2015年拉美经济增速将为1.2%。资源出口大国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经济下行,智利和秘鲁经济增长放缓。 需求不振冲击拉美 随着油价暴跌,委内瑞拉的出口收入大幅度降低,于是该国总统开始呼吁减少预算。为了给大型矿业项目扫清道路,秘鲁也放宽了环境法规,希望能在铜、金和其他金属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在因为铁矿和大豆出口价格下跌而受到打击的巴西,支持商业的新内阁为了巩固政府财政,很可能会削减支出,取消税收减免政策。 十年间,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贫困程度的历史性降低改变了这个大陆。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当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铜、金、铁、大豆和玉米等商品的价格出现飙升。 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陈博看来,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可能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冲击。能源成本下降有利有弊,对于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也避免了输入性通胀的负面后果。但对于过分依赖于资源出口的国家,特别是经济结构单一、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等),能源价格下降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动荡,进而影响经济的长远增长潜力。 或许与其他国家相比,委内瑞拉受物价起伏的影响更大,受到的困扰更多。去年,石油收入在该国出口收入所占比例超过了95%,但油价自去年夏天以来不断下跌。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表示,油价下跌导致该国的硬通货收入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影响在今年会变得更加严重。 以何自救 对于拉美地区如何摆脱目前的发展瓶颈,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认为,需要靠加强贸易一体化,拉美各国应该采取更加开放、多样化的贸易方式。不少媒体预测,拉美国家在继续加强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以期得到更多投资的基础上,将会加强与美欧的合作。 拉美经济转向开放与多样,还需要国内政策的配合,其中最关键的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使本国经济更具活力,减少因贫富差距加大而引发的动荡因素。 拉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导致对外合作与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花旗银行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拉美与亚洲贸易量占前者贸易总额的25%,亚洲地区当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 陈博也认为,通胀高企的南美经济体则在货币政策上存在更多的束缚。巴西和阿根廷等经济体存在旺盛的内需,但其工业生产能力难以满足需求。如果无法促进投资和提升制造业,长期来看高通货膨胀仍然会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南美经济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有限,信用欠发达,容易受到资本快速进出的负面影响,造成汇率乃至经济的剧烈波动。 威尔耐尔则认为,拉美“金融体系资本化程度高、公共财政整体良好、债务结构中到期债务比例小且可用本国货币归还”,这些稳固因素将避免大部分国家出现企业、银行的崩溃和严重的金融问题。2010年~2014年间,平均每季度约有800亿美元流入拉美,其中40%为外国直接投资,其余均为银行贷款或投资热钱。关于热钱因美国利率提升而撤离拉美的担忧,威尔耐尔认为拉美充足的国际货币储备将是应对热钱流失和外汇债券市场泡沫的利器。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 转载地址:国际商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