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7月1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法国,30日中法共同发表了加强第三国合作的联合声明。法国希望从中国急剧增长的境外合作中分一杯羹,尤其是非洲地区的三方合作。凭借与非洲地区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紧密联系,法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可以避免演变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领导人承诺对非洲援助金额超过50亿美元,2009年承诺的援助和投资金额为100亿美元,到2012年达到了200亿美元,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又增加了10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法国一名外交官表示,中国的优势是可以为非洲提供充足的融资,并且能以非洲国家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而法国的定位则是提供专业技术。在经济目标以外,法国还希望与中国在非洲国家社会责任方面加强合作。一些法国企业已经在三方合作方面取得了成果。阿尔斯通将为中水电承建的乌干达KARUMA发电站提供涡轮机。道达尔已经与中国石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在非洲法语国家提供服务。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刚果(布)2013年50%的出口商品目的地是中国,安哥拉和赞比亚这一比例分别为45%和35%。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供应商,承建了大量的交通和能源项目。例如近期确定的90亿美元坦桑尼亚铁路建设项目。但大量的中国公民在非洲工作也带来了安全保障的挑战,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得到有力的帮助。法国另一名外交官表示,法国与中国在非洲三方合作的提议是比较新颖的,但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其扩张模式有一定的限制,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华盛顿Stimson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表示,西方国家在非洲的经验可以帮助中国解决一些遇到的难题,为此,中国选择和法国进行合作,而不是在削弱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