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引导优服务,吉利出口回归浙江 |
||
|
||
强化引导优服务,吉利出口回归浙江
吉利汽车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和出口民营企业,但出口一直通过其上海的贸易公司或者省外生产基地所在地,体现在我省的出口数据微乎其微。多年来,我厅积极推动吉利汽车等本省企业出口回归,进展明显。经过4年的推动,吉利逐步完成了国际贸易战略调整:2016年,吉利将国际销售部门整体搬迁至杭州总部;11月份,新成立的浙江吉利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现出口“0”的突破,出口轿车200辆,出口金额260万美元;第四季度,预计出口1200辆,出口金额约900万美元。 一、吉利出口回归的背景 2012年,吉利整车出口达到顶峰,出口金额达到7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内的4个制造基地生产的整车出口交货值6亿美元。但遗憾的是,这6亿美元的出口仅有1.2%体现在浙江出口数据中,98.8%则通过上海的贸易公司出口。 吉利等大型企业出口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甚至内陆省、市,有一定的原因,一是当年上海、广东等地的贸易通关环境优于我省。二是为方便国际交流和往来,留住更多国际人才,企业会将销售中心、国际贸易部门设在上海、北京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三是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我省不少制造企业在重庆、湖南、四川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同时出于对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回馈,也将出口实绩留在了当地。 二、吉利出口回归的意义 从2012年当年的出口规模看,6亿美元,是当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0.6%,外贸出口的0.3%,若当年促成吉利整车出口的回归,或将带动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带动外贸出口增长0.3个百分点,而当年全年我省外贸出口增幅仅为3.8%。但实现一个大公司的战略转移是个需要多方协调和逐步实现的过程,吉利大概用了四年。 虽然,近年来,随着全球需求下降,吉利的主要海外市场发生了诸如“巴西货币贬值”、“阿尔及利亚新政出台”等政治、经济形势巨大变化,吉利出口呈现阶段性下滑,但近2亿美元的汽车整车出口,对我省出口回稳向好,特别是改善我省出口产品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厅促进吉利出口回归的主要工作 吉利整车出口的回归,倾注了我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多年的关注和努力:一是敏锐察觉、积极呼吁。我厅积极挖掘出口潜力,通过对比分析海关“自营出口数据”和统计局“交货值数据”,敏锐的观察到了数据的巨大差异,认为像吉利这样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出口回归,无论从出口规模上,还是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上都对我省外贸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通过“省政府专报”的形式呼吁省政府、各级政府重视该类企业。二是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均带队赴吉利,就吉利出口回归所需要的政策要求、贸易环境的改善给予及时的响应,并积极促成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协调,积极帮助吉利争取在杭州、宁波、台州等生产基地所在地的优惠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出口回归奠定基础。三是提高服务,营造环境。我厅高度重视对企业的服务,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自2012 年来,吉利汽车出口有过多次战略调整,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后,需要通过上海出口;在四川、湖南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后,需要申领临时出口许可证等,虽然出口不体现在浙江,我们仍多次积极向商务部申请,帮助企业获得临时出口资质。再如吉利16pt;font-family:仿宋;">于永久展示,这与我国明令“禁止进口二手汽车”政策相违背,我厅专门赴商务部进行汇报,后又多次进行电话和函件沟通,在保证“只展览,不上路”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吉利争取老爷车的“永久留展”事宜。 四、推动出口回归成效 吉利相关领导表示:当初没有把国际贸易部门放在浙江,有出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考虑,也有不同省、市扶持政策、贸易通关环境上的对比。但现在,浙江政府无论在政策上还是服务上,都值得企业去调整发展战略,响应出口回归。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将在2017年完成上海贸易公司出口业务的完全转移,届时,除湘潭吉利贸易有限公司出口以外,其他吉利品牌的省内、外基地(包括浙江境内的宁波北仑、春晓,台州临海、路桥,以及四川的成都基地)生产的车辆都将通过浙江吉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这意味着,未来这些生产基地的出口都将体现在浙江。2017年,预计会有近2万辆的出口,涉及金额约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而且,随着博瑞、博越、帝豪GS三款战略车型的上市,吉利汽车已迈进“精品车3.0时代”,吉利正进一步助推海外经销商的网络建设,为后续强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吉利出口定能再攀高峰。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未来一段时间,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省出口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以“优化服务和环境,引导吉利出口回归”为典型案例和重要启示,我们要“以此及彼”、“以点及面”的做好商务服务和管理工作:既要积极关注和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进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行政服务能力、改善贸易通关环境,用良好的软环境将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出口等核心环节留在浙江;既要扶持培育新兴贸易实体,实现“无转有”和“小升归”,也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用“精准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既要打好“攻坚战”,积极开拓新市场,也要打好“保卫战”,减少外贸出口特别是高端制造企业出口的流失,努力为我省外贸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回稳向好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贸管处 2016年12月27日 (外贸管理处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