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一个无名小村是如何成为产业兴旺的电商村的?——关于楼王村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8-06-14 09:5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于2017年12月6日在山东菏泽隆重举行。论坛组委会为了发掘电子商务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减贫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向全国征选,首次编撰《中国淘宝村优秀案例精选》,向读者介绍25个中国淘宝村优秀案例。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名不见经传的浙中小村——楼王村,显得有些“抢眼”,引起人们的关注。

楼王,一个无名小村是如何成为产业兴旺的电商村的?最近,我们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工作部署,走进楼王村,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从无名小村到闻名遐迩的淘宝村

楼王,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该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中部,北靠永(康)武(义)二线,东临桐琴工业功能区。全村240户,582人口,耕地573亩,山林140亩。它和千千万万村庄一样,并无特别的优势。

但“楼王”这个高大上的名字,不由得使人们联想到楼市中令人望楼兴叹的“楼王”。而我们所调研的这个楼王村的村名蕴含着别样的传奇故事。

相传四百多年前,此村有人住但无村名。有位王姓人士从绍兴逃难到此,给房东打长工,并娶妻成家。房东住楼上,长工住楼下。后来房东谢世,其无后人,房屋归长工,故名“楼下王”。解放初期设立楼下王行政村。1982年1月,正式更名为楼王村。楼王先人与命运顽强抗争以及楼王村名由来的故事代代相传,楼王人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不懈追逐心中的梦想。

时过境迁,时光的巨轮已经转到二十一世纪初叶,神州大地上汹涌着电子商务的滚滚浪潮。现代楼王人抢抓机遇,以创业创新的闯劲、不成王者誓不罢休的韧劲,开创了发展农村电商的新天地。楼王村2014年成为武义县首个中国淘宝村;2016年荣获浙江省“十二五”电商专业村十强;2017年底入选《中国淘宝村优秀案例精选》。

高考“落榜生”成为农村电商“领头羊”

楼王农村电商飞速发展过程中,“领头羊”王全的作用功不可没。

王全是一名高考落榜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离开家乡安徽黟县,于1999年底只身来到浙江永康打工,后又辗转到武义,先后做过泥水小工、冲床工、维修工、检验员,最后做到品质部经理。在武义一家电器公司工作期间,王全与在同厂打工的楼王姑娘吕晓露恋爱结婚,在楼王安家,成为“新楼王人”。

2006年6月,王全看到一个同事通过上网卖电动工具赚了钱并买了数码相机,萌发了他的创业冲动,于是鼓足勇气辞职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在楼王开了第一家网店专卖电动工具。一年之后开设了10多家淘宝店铺。2010年7月,王全注册成立了武义捷顺工具有限公司,并注册“安捷顺”商标品牌,在天猫上开了金华市首家电动工具旗舰店—安捷顺旗舰店。2011年以来王全又开了近10家天猫旗舰店和京东店铺,目前与王全合作的淘宝店铺分销商、京东店铺分销商20多家,电动工具生产企业10多家。如今,在王全的企业中从事客服、售后、运营、美工、配货、包装及产品加工的人员有80多名。

在王全的带动下,楼王村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电商产业越来越兴旺,楼王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王全在电商村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受到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充分肯定。2016年8月,王全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当地政府授予王全“武义县农村电商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楼王村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曲折,这时候,村里的党员干部和上级有关部门就会主动伸出援手来“雪中送炭”。村党支部书记王卫平千方百计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村两委全力以赴支持电商发展,成立楼王“党员电商帮帮团”,帮助联系供货企业数十家,协调解决问题上百个。根据电商不断发展壮大的需求,把村大礼堂改建为电商仓储服务中心,把村办公楼一、二、四层腾出来,作为电商公共服务、办公、培训之用。县经济商务局(网经局)及时将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和服务送到村,县人力资源社保局为解决电商人才缺乏问题,送朱伟亮等人到杭州进行免费培训一周,同时请电商实操专家到楼王村进行培训。县农办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楼王村新建1600㎡电商综合楼。县农商行支持电商村做大做强,给予楼王村和王全、朱伟亮等综合授信和个人授信。由于在电商发展环境、人才、资金等方面得到了“雪中送炭”,楼王村的电商产业发展更快了。

当楼王农村电商展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时,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前来“锦上添花”,助推其更上一层楼。2017年初,为了帮助楼王进行电商专业村改造提升,县经商局(网经局)、人社局、桐琴镇政府联合成立楼王电商专业村改造提升协调服务小组,由县网经局一名副局长担任组长,制定实施方案形成文件下发,按实施方案逐项推进落实,并争取到省财政40多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通过改造提升,楼王村健全了四个中心:即楼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电商仓储中心、电商展示中心,设立了楼王党建学习园地、楼王文化长廊。2017年底,为了进一步提升楼王电商创业孵化的功能和成效,县人社局和财政局推出创新举措,批准在楼王村设立金华市首个村级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基地—武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并引进专业服务商对接服务。村级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基地,直接落户在村庄,服水土,接地气,一建立就深受广大创业就业者欢迎,成效凸显。

创业孵化气象新,产业兴旺村民富

在楼王,出现令人可喜的景象:亲帮亲、邻帮邻、村民帮村民,通过孵化带动,电商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全村人均收入3万多元,全村农户一半以上拥有家庭轿车。走进楼王,电商专业村的景象让人耳目一新;进出村子的物流快递车川流不息,一大批年轻人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做运营客服,电商企业新购置的半自动打包机正在流水作业,返乡创业的村民在家中安装了垂直电梯,正在繁忙的运送待发的快件。今年48岁的返乡农民工朱伟亮,招兵买马当起了电商“老板”,2017年网络销售2000多万元。返乡大学生毕业生王肖军、吕伊欢先后注册成立了电商公司和网店,全年收入可观,盖起了新房,买起了轿车。王金华大伯利用智能手机卖电动工具,做电商和接送孙子上学两不误。退役士兵孙志斌,村民吕平在楼王分别开办了两家制伞厂,招收楼王及周边村90多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大妈也在空闲时到厂缝雨伞,因能“赚点外快”而非常开心。老村支书的女儿朱晓也不甘示弱,联合几个闺蜜在楼王注册成立浙江灿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伴山伴田”、“伴山伴雨”、“甄货”等品牌,专注生产销售有机、生态农产品,已在市场上小有名气,2017年度自产自销农产品400多万元。

楼王农村电商风生水起,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出网店90多家,2017年网络销售2亿多元。同时楼王的电商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主营电动工具外,还网络销售运动健身器材、晴雨伞、保温杯等日用品以及“桐琴蜜梨”等特色农产品。楼王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乡村振兴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来本地有关村干部参观学习,楼王与上夫山等下山脱贫村达成协议,共同孵化带动发展农村电商,携手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电商村遭遇“成长的烦恼”,值得关注!

楼王村电商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电商村“成长的烦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空间难拓展;二是优秀电商人才难招聘,成了电商村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如武义捷顺工具有限公司虽然租用了楼王村绝大部分集体可用房屋仍不能满足该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业主迫切要求解决建设用地、自行建造综合楼,解决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运营客服场所方面存在的“零星分散、难以管理、无法扩大规模等问题”,但由于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尽管楼王村主要领导向镇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汇报,但仍难得到解决。楼王村干部担忧,如果长久不解决电商村建设用地指标,像捷顺公司这样的龙头电商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势必寻找出路,随时可能搬迁。一旦外迁,楼王的电商产业将萎缩,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及时解决电商村的建设用地指标,拓展了发展空间,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商产业兴旺发展。因此,这个问题应引起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关于电商人才招聘的问题,企业正在想法设法去解决。如注册于楼王村的武义捷顺工具有限公司、武义凡高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以来纷纷到杭州租赁办公用房,招聘美工、运营等武义本地比较难招的专业人才,目前两家公司已在杭州租赁办了用房170多㎡,招聘到企业急需的人才约20人,业主的想法是:不求人才属哪个地方所有,只求人才为我所用。只有破解企业人才缺乏制约发展的难题,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不被淘汰。

通过对楼王村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正因为像楼王这样的电商村发展迅猛,遇到的问题会多一些,就像成长发育快的小孩,常遇到“鞋不合脚”,“床难容身”等成长的烦恼,需要家长时刻留心,及时解决,助其健康成长。

 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 统筹规划,落实解决农村电商建设用地问题。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促进村民生活富裕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楼王村的实践成效就是鲜活而生动的例子。我县是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借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2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要,建议在《武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创新试点实施细则(试行)》基础上,将发展农村电商纳入用地保障范围,突破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拓展农村电商发展空间。当前宜抓紧帮助楼王村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促使其保持电商产业兴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

二、建立有效机制,推动楼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发展。今年大年初六,我县首个也是金华市首个村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在楼王落户。四个月来,该基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加强了与下山脱贫村上夫山村、毗邻村敇令桥、东山等村的协作互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践证明,发展农村电商需要辐射带动,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是积极可行的探索。但是要使这种探索取得较大成效,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如建立由有关部门、桐琴镇有关人员参与的协调服务机构,制订孵化基地发展规划和协作发展机制,不然将会处于松散而不可持续的状况。

三、有的放矢,补充完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物流快递成本较高的问题,建议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制订实用、管用、有效的扶持政策。如为解决优秀的美工、运营人才在电商村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支持像安捷顺、凡高等企业在杭州租赁办公用房,招揽优秀电商人才为销售我县产品服务,参照对“海外仓”房租补贴的思路,对在大都市租赁办公用房且业绩增长较快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对农村电商业主反应强烈的快递费成本增长快、电商缺乏竞争优势 的问题,建议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的物流快递仓储中心,出台扶持快递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物流快递加快发展的洼地。

 

武义县经济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