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全力打造富阳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和准独角兽企业的集聚地

发布日期:2018-08-17 15:09访问次数: 211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目前,开发区直接管辖银湖、东洲、场口、新登四个新区,规划面积共109.73平方公里。新时代,新征程。开发区将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拥抱富春江、拥抱大都市、拥抱新时代”的战略要求,按照区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区“三看四态促转型”战斗再动员大会和区政府全体会议的部署,以“三学四做促转型”为主线,以打造富阳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和准独角兽企业的集聚地为目标,坚持融杭发展学余杭、转型发展学萧山、创新发展学滨江,坚持高新工业强区不动摇、产城融合不动摇、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一、审视发展现状,认清优势短板。

一是具备的“五个优势”。(1)生态环境的优势。富阳山好水好环境好,既具山城之秀、又赋江城之媚,“一江带城、南北呼应”,“江中岛、江边城”的自然禀赋在杭州13个区县市中独一无二。开发区银湖、东洲、场口、新登四个组团山水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2)区位交通的优势。地铁、彩虹快速路西延线、绕城西复线、袁浦大道、春永线等快速路开工建设;杭黄高铁、杭义温高铁等2条高铁也在建设中。这些交通枢纽建成以后,将会大大便捷富阳的交通出行。尤其是地铁,将实现与杭州主城区的真正意义上的同城效应,拉近时间距离、心理距离、产业距离。(3)创业成本的优势。目前富阳与主城区相比商务成本较低,且平均房价远低于未来科技城、滨江。这一优势加上山水环境、交通条件必将成为创业者的天堂。(4)行政区划的优势。撤市建区后背靠大都市,未来的经济水平、经济体量会完全不一样。而且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能够举办G20峰会的城市,其牵引作用远大于其他城市。(5)承接产业的优势。杭州主城区目前可承载的空间有限,有些城区供地控制很严格,供地不是按亩而是按照平方米来算,比较大的企业也只能建研发总部,大量的生产只能到其他地方。这就是富阳的新机会,与主城区错位发展,承接他们的产业溢出。只要积极承接,有选择地承接,产业就做成了。

二是面临的“四个短板”。(1)缺高端的产业平台。目前,开发区的四个产业平台,尽管都有不同分工,但总体上存在产业不够高度集聚,产业层级相对偏低。以银湖为例,早期作为杭州“后花园”的定位,住宅体量偏大,产业空间受限;一直未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也未能列入杭州主城区的一个组团来发展,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商业配套、公共交通等相对缺乏,导致产业人口和居住人口均偏少;以纯商业办公用地为主的规划用途,只能承载以写字楼为主的业态,很难与滨江、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相竞争,缺乏背靠背的制造业配套基地。(2)缺性价比高的支柱产业。区委区政府提出“高新工业强区”战略,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就是高新产业。虽然开发区的高新产业增加值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加大并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存在产业分散,高新产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产业生态没有形成,还未实现集聚集约集群发展。(3)缺合理的空间布局。开发区存在着平台分散和产业分散的短板。平台分散,导致基础配套投入要远远大于其他地方;产业分散,导致难以形成集聚集约集群集中发展。集聚集群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等的高度集聚从而形成裂变的指数级效应,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人才集聚,而我们离这步还有很大距离。(4)缺产业发展的土地空间。目前开发区可直接用于产业的空间非常有限,如在银湖、东洲等靠近杭州主城区的地段,低密度的房产,挤压了产业空间;同时,一些产业园区,也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当前,因宏观形势趋紧影响,开发区土地收储、滚动开发、公建配套等也面临着资金缺口较大、融资难度加大等难题。

二、明晰发展思路,把握七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之间的关系。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重视培育亩均税收高、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改选提升、异地搬迁、关停腾退等不同方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开放包容、五湖四海的胸怀,以发展论英雄,以贡献论英雄,以项目质量论英雄,谁发展的好,谁贡献大,谁的项目好,资源就应该向谁倾斜。

二是把握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产业(特别是创新型产业)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灵魂,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人才的载体,两者叠加会带来指数级的效应。坚持以产业转型引领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倒逼产业转型,使产业与城市双轮驱动、融合发展。要主动融入杭州大都市,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利用征地拆迁的契机,顺势把“两高一低”企业退出来,把空间腾出来,把城市功能放进去,积极布局好地铁经济文章。

三是把握好招商引资与产业培育之间的关系。坚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既要有大项目的支撑,也要有小而精、专而优的创新型企业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蹲下去、跳起来”,才能培育发展更高的优质企业、优质产业,才能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把握好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与产业平台分散现状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开发区产业区块比较分散、城市区块不够集中的问题,要坚持紧凑布局、功能复合、精明增长的理念,积极做好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文章,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效形成人才、技术资本的集合效应。

五是把握好产业选择性价比与适配性之间的关系。一定意义上说,今后招商引资比拼的是产业选择和判断能力,比的是你准确认定以后能否持之以恒地坚守。承接好主城区优势企业的溢出,招引更多的“研发+制造”的高效企业入区。

六是把握好空间有限与发展无限之间的关系。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发展是无限的。要向存量要空间、向天空要空间、向村庄改造要空间、向政策要空间,千方百计解决空间问题。坚持政府做地、企业做房,产业优先、留人优先,配套先行、环境先行,着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

七是把握好产业转型与服务转型之间的关系。坚持企业为上、人才为先的理念,坚持公开平等、效率优先的理念,以理念转型引领发展转型,以能力转型适应产业转型,听得懂企业的语言,顺应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争取看懂他们、扶助他们、成就他们。

三、坚定发展路径,提升“六争”实效。

一是发展布局争优。银湖新区,突出“快”字,重点布局研发总部、高新制造和服务业,加快产城融合,加快招商引智,加快人气集聚;其中硅谷小镇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积极打造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的特色小镇,精细化产业布局、精细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招商引资,争取5年招引50个创新型研发总部项目与高尔夫路产业带形成有效协同。东洲新区,突出“好”字,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科创文旅,理顺好发展布局,优化好基础配套。场口新区,包括即将纳入的环山功能区,突出“质”字,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坚持大项目带动、大项目引领,提升产业平台质量。新登新区,包括胥口、永昌两个功能区,突出“新”字,重点布局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生物医疗等产业,以新机制引进新项目,激发新活力。

二是高新产业争强。围绕“高新工业强区”战略,以“一城一带5100”计划为主抓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城一带5100”计划就是建设银湖科技城和高尔夫路智能装备产业带,5年培育、招引100个高新产业项目,其中新增主板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企业10家,并打培育和招引准独角兽企业作为重点。目前已分步启动,力争1年开局、3年见效、5年收官。2018年重点是拓展核心区块产业空间500亩,招引并落地项目20个。当前,银湖科技城累计入驻企业近400家,办公人员近5000人,5年后有望增加到3万人。届时“一城一??融杭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招商引资争活。一是优化机制。结合全区招商机制的改革,在继续推行全员招商、专员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招商机制,打通现有招商小组,共享招商资源,打破落地界限和区域限制。同时,加大竞赛激励,实行项目招引、审批(代办)服务、建设管理一竿子到底、一条龙服务,按“谁招引、谁服务、谁计业绩”的原则,开展招商竞赛,造浓招商氛围。二是精准招商。主攻大都市经济圈的优质企业,建立优质企业名录,重点招引自带产业、自带人气、自带税收、自带配套的创新型、成长型、研发型企业总部和智能制造、智能装备项目。同时也要眼睛向内,结合“留心留根”工程,服务好本地拆(搬)迁优质企业。

四是要素保障争实。一是腾出空间。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空间导向,统筹四大新区征迁做地工作,落实乡镇街道责任,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强化土地要素保障。重点做好地铁沿线征迁,3年计划拆除农户4269户,企业160家,预计收回存量建设用地4826亩,预计腾出再开发空间17000亩。二是滚动开发。根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金平衡要求,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储备好资源,利用好资源,为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做好准备。三是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PPP、信托、债券等手段,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梳理年度投融资规模和项目建设计划,谋划开发区融资平台及公建配套的中长期发展。

五是项目建设争速。一是加快项目落地。针对已签约未落地项目或即将签约的重点项目,通过流程表格化、时间节点化、问题清单化、服务组团化,做到项目研判、规划选址、项目审批、项目设计、项目招标、施工许可环环紧扣,签约项目力争六个月确保八个月内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政府项目建设,做好银湖、东洲公办小学项目前期,开工建设银湖、东洲安置房、亚运会射击场馆、受降溪绿带公园、富阳中学国际部、场口综合便民服务大楼及集镇中心广场等重点项目,完成银湖人才公寓、龙溪南北路、场口湖源溪景观工程二期等项目。

六是服务发展争效。一是提高办事效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启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对照可查、立等可取”为目标,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降低投资创业成本,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园,最多跑一次”。二是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企业机制,每两个月提出一项服务创新举措,实施大走访及区管干部定期走访制度,切实破解企业服务痛点问题,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深入践行“亲清”政商关系。

四、强化发展保障,落实“五抓”举措。

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要按照既定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层层狠抓落实,开发区上下一定要紧起来、快起来、强起来,这样才能加快工作节奏,高效地完成任务,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发展中去。

二要改革创新抓落实。现实中,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发展空间的瓶颈、土地指标的短缺、启动资金的不足、征地拆迁的难题、各种手续的繁杂,有时感觉“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就需要我们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敢于破难。要求每个部门一年至少落实两项改革创新举措,通过创新有效解决问题。

三要快速高效抓落实。开发区上下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牢牢把握大都市经济圈优质企业梯度转移和地铁经济的黄金机遇期、窗口期,发扬“富阳铁军”优良作风,坚持“5+2”、“白+黑”,招商、征迁、建设、融资、做地等各项工作能快则快,工作目标细化到日,工作任务量化到人。

四是要拉高标杆抓落实。对标滨江、萧山、余杭,要学习他们的决心、勇气和毅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去抓发展、破难题,奋起直追;要学习他们的格局,坚持韧劲、恒心和实干精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积小胜为大胜,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五是要清醒廉洁抓落实。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不忘廉洁自律、勤勉工作,时刻坚守为人原则和工作底线。要严格执行开发区联系企业“十严禁”、“八承诺”制度,既要靠前服务、解决难题,又要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