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关于加快推动温州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落地的工作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27 08:0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商务局(二)

近日,为推动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国家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温州成功入围全国首批30个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名单。现就推动试点城市落地见效提出如下工作举措和建议。

一、我市城乡配送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推动物流园区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城市配送车辆标识,优化城乡配送网点,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试点、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试点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城乡高效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聚集度不高,规模效应不凸显。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冷链物流先进设备、技术较为缺乏,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较高。

(二)温州城乡配送企业低小散。温州城乡物流配送企业中小物流企业多,龙头企业,大多是一些运输公司、仓储企业、零售批发企业发展而成,较为分散,合作协调较差,无法形成合力致使城乡高效配送成本相对较高。传统粗放经营方式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少。

(三)城乡高效配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流贯穿于电子物流的整个过程,物流信息系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很多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等信息化应用不够, 缺乏开放、统一的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由于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信息交换不通畅,物流信息透明度不高,物流配送“信息孤岛”问题比较普遍。

二、推动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落地见效的工作举措及建议

(一)完善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

1.规划建设一批城乡配送中心。重点推进潘桥物流园、瓯江口物流园、瑞安江南物流园、乐清湾物流园等综合共配中心、分拨中心建设,推动城市仓储、零担运输、电商、邮政、快递等各类企业向综合共配中心、分拨中心集聚,强化综合共配中心、分拨中心的公共属性和集聚辐射功能,为城乡高效配送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撑。

2.建设一批县域共配中心。充分利用废旧厂房等资源,新建和改造一批县域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商贸、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等物流资源,强化集散中转、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开展城乡高效配送提供核心节点支撑。

3.优化城市末端配送网络。支持苏宁小店、温州十足超市等连锁企业通过自建、加盟、兼并等方式,加快社区便利店网点布局,依托平台优势,丰富门店送、取货功能;支持温州邮政、温州人本物流、温州东风物流、温州泰利物流等通过整合城区物流资源,优化基层配送网点布局,加强与社区便利店合作,促进快递、商贸和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构建城市快递、商贸共配体系。

(二)推进城乡配送主体建设

1.培育城乡高效配送龙头企业。支持乐清市众耀后勤管理有限公司、文成县天地合公司、浙江人本物流、温州泰利物流等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在车辆装备、仓储设施、信息系统、自动分拣设备、运营管理等方面改造升级。鼓励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主动承揽商贸流通企业的配送业务外包。引导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整合小微城市配送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建立上下游协同联动的合作机制。

3.培育一批县域共配主体。支持温州国药、人本超市、南联超市等连锁企业发挥区域产业主导和集中配送优势,在提升系统直营店、加盟店共配率的同时,充分利用消费品超市、农资超市、邮政营业场所(村邮站)、快递网点、客货运站场等资源,进一步整合社会商业配送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县域快消品、农产品(生鲜食品)、药品等商品共配的主渠道。

(三)推进城乡配送重点领域发展

1.建设温州市城乡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温州市城乡配送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集车辆监管、交通引导、指标统计、绩效评价、云仓、云车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配送服务平台,满足政府监管考核和企业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提升城市共同配送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将标准化集中配送车辆纳入城市共同配送监控平台,接受公安交警、交通等有关部门的行业监督和管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研究实现智能化仓库进出货管理,配送车辆派单与组单,发挥平台调配物流资源的作用。

2.推进温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提升改造。推动温州冷链物流中心实施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二是支持冷链物流标准化车辆的更新换装,整合冷链物流运输车辆、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安装温控设备。三是提升冷链销售终端的标准化水平。通过支持冷链销售终端的标准化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最后一公里及销售环节不断链,保证冷链商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3.推进城乡配送技术标准应用。推动运用标准化托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标准化的新能源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推动仓储、配送、分拣、包装、装卸、搬运等环节物流标准广泛应用。发展单元化物流,进一步壮大我市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使用覆盖面,推进农产品流通从田间地头到城市货架全程“不到筐、零触碰”。推广应用专业冷藏运输、全程温湿度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强末端冷链设施建设,实现冷链不断链、可监控。引导鼓励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支持条件较好的交通物流企业通过甩挂运输方式实现城乡高效配送,提升甩挂运输货运量。

(四)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

1.推动城乡共同配送发展。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仓配一体化服务优势,融合供应商、实体零售门店、网络零售的配送需求,发展面向各类终端的共同配送。依托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配送需求集中场所,整合零担长途干线运输“落地配”与城市配送资源,发展面向机关单位、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消费团体的集中配送。培育壮大一批快消品共配企业,进一步整合生产商、供应商配送需求,扩大零售终端配送覆盖面,大力发展面向连锁超市、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等零售门店的统一配送。

2.推动农产品共同配送发展。鼓励城乡配送企业积极服务农产品进城和农业订单生产,深化与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涉农电商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协同提供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的共同配送服务。引导城乡配送企业对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的共配服务。


(温州市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