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30000002482322Q/2020-09403 发布机构: 省商务厅 生成日期: 2020-01-22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公开形式: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体裁分类: 其他

2019年商务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01-22 16:49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厅综合发展处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一促二稳三重点”“两强三提九攻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成效显著,“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商务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加快形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万亿元左右,增长约8.5%;实现网络零售额约2万亿元,增长18%左右。

——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货物贸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增长5.2%左右,其中,出口约2.26万亿元,增长约6.5%,占全国份额13.2%左右;进口约7500亿元,增长约3%。

——引进外资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左右,增长7%左右。

——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预计全年完成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约120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约73亿美元。

——开放平台示范效应凸显。预计自贸试验区全年实现进出口额760亿元左右,增长约3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量的12%;船用燃料油直供量完成400万吨的年度目标;跨境人民币结算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开发区贡献全省45%左右的外贸总额、50%左右的实际外资、30%左右的财政收入和65%左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网络零售进出口额均增长20%以上。

一年来,我们集中力量抓了三项重大任务:

(一)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取得明显成效。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完善应对机制,推动省政府建立专题例会制度,围绕“四稳两强”构建了“6+9”工作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日研判、周会商、月例会”制度,开展对美经贸斗争百日攻坚行动和稳外贸稳外资专项督查,形成了商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省市县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独创“订单+清单”工作举措,建立“五色清单”,“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企业上线全覆盖,订单填报率达75%,预警响应率达87%;总结5个县市、4个行业预警响应试点经验,推广建立“11+30”预警响应工作体系。强化政策保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稳外贸20条政策意见,出台我省新一轮稳外贸20条举措。深化企业服务,对涉美骨干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成功帮助西子航空、松德刀具移除美国“未经证实实体清单”。

(二)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重大进展。中央赋予的89项改革任务完成率达到97.8%。4项改革创新经验被国务院发文推广,4个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数量均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第一。赋权扩区取得实质性进展,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若干措施完成国家部委联签,省政府批复设立6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坚持油气全产业链特色化发展,“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浙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油品储存能力达到3100万方,前11个月新增油气企业2677家,油品交易额3240亿元。投资贸易便利化持续推进,获批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两步申报”通关试点以及非国营油品进出口准入等,“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

(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参与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取得更大成效,采购额居全国前列,增长25.2%,举办26场配套活动、106场招商活动,实现意向采购、外资开工、外资签约“3个超百亿美元”。推动开放平台联动创新,加强与上海、江苏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与上期所实现“期现联动”并达成参股意向,协调推进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平湖张江科技园等跨省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举办2019年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协同推进长三角城市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等七个联盟,举办长三角商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论坛等10余场活动。

一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九项攻坚任务:

(一)对外贸易呈现新态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36个自办展,推进27个省级公共海外仓、8个海外营运中心建设,新增664个境外营销网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非洲出口均增长10%以上。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新增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12.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5.3%。加快外贸主体培育,新增外贸备案企业3.7万余家。积极扩大进口,出台扩大进口政策,编制省级进口贴息目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2%左右。完善外贸预警体系,应对2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54起。

(二)利用外资达到新水平。落实国家负面清单,推动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一口办理”,3500余家外资企业完成备案。加强平台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签约项目68个,投资总额194亿美元;嘉兴、湖州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作用显现,绍兴、台州、义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建设加快推进。注重招大引强,引进1亿美元以上项目124个,高技术产业实际外资占比达到29.0%,投资128亿元的意大利直升机项目正式开工,引进阿斯利康区域总部,储备了沙特阿美、美国空气氢能、BP醋酸等一批大项目。举办全省重大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总投资达113亿美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和国际企业家咨询会,开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问题1683个。

(三)商贸流通取得新成效。湖滨国家级步行街顺利开街,成为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样板,确定21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培育试点。扎实推进批零改造行动计划,6个县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在全国率先出台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商业建设治理改革。出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施意见,获批国家农产品供应链试点省。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举办金秋购物节、消费促进月,组织1200多场促消费活动。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开展160个社区商业中心、32个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112个商贸发展示范村建设,新培育67家省级重点流通企业。推进老字号传承创新,新增30家浙江老字号。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41%。散装水泥率超过83%。加强猪肉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力应对“利奇马”台风。

(四)开放平台进入新阶段。实施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出台实施意见,建立“九个一”工作机制。推进32家开发区整合提升,钱江、新昌、德清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或区位调整。实施开发区“亩均论英雄”领跑行动,开展“亩均效益”评价。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高质量发展,杭州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二期顺利通过验收。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启动美丽园区建设,创建20家美丽园区典型示范。推进6个开发区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五)“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新提升。组织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访中东欧、非洲、中东等活动,开展“一带一路”浙商行活动。“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深入推进,与中东欧进出口额增长6.8%。稳步推进捷克站、迪拜站等系列站和1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大全省统筹力度,开行义新欧“吉利号”“温州号”“诸暨号”“菜鸟号”,推动“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市场化运行,完成年度500列的工作目标。eWTP秘书处和创新中心分别落户杭州、义乌,新增eWTP埃塞俄比亚试点。完成本土跨国公司三年培育计划,发布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公司20强。深化浙非合作,7个案例入选《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加强对外投资有序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国际产能合作,实施154个并购项目。加强联盟拓市,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结构和业务模式显著改善。新设浙江商务东京(日韩)、迪拜(中东)代表处。

(六)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实现新发展。出台《新型贸易中心建设行动方案》,谋划创建国家新型贸易示范区。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快速发展,零售进口商品退货、跨境物流通道等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获批温州、绍兴2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新增34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并出台条例,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试点年出口额40亿美元左右,台州二手车出口试点出口额居全国10个试点省市第1位,认定30家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推进杭州、宁波、衢州新零售标杆城市建设,新设“天猫小店”700余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成功创建9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电商专业村1720个。成功举办“之江创客”全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数字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

(七)商务扶贫开辟新渠道。电商扶贫持续发力,总结分享东西部电商扶贫150个案例,首创脱贫攻坚电商直播模式,开展电商扶贫资源对接会40场,帮助对口地区销售农产品120余亿元。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举办产销对接会、农产品进食堂等活动,帮助新疆阿克苏、四川阿坝州、贵州毕节等地区销售农产品800余万元。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269人。外派国家级贫困县劳务人员1500余人。

(八)营商环境取得新成绩。聚焦“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全面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建立业务协同模型,实现100%网上办理,办理时限缩减93%,跑零次率达100%。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率达98.5%。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成果不断显现,“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散装水泥专用车辆安全共治管理系统、外资全流程跟踪服务系统实现全省商务部门全覆盖、全贯通。推进“放管服”改革,清理省市县三级194个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三级权力事项9个。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政府标准化建设居全国商务系统前列。抓好浙江商务信用公众服务平台改造提升,打造浙江商务信用“升级版”。持续推进“三服务”活动,省级走访企业341家,解决问题480个,问题办结率99.6%,居省级机关前列。

(九)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全面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省商务系统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 “做红色义工、铸党建联盟”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三互三比”和百日攻坚活动,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省自贸区新加坡高级研修班、全省商务局长和招商局长培训班,商务系统干部提拔交流力度不断加大。

(综合发展处供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