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2020年一季度温州市外贸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0-04-09 18: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市商务局

一、一季度外贸发展形势

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1-2月温州市累计进出口252.26亿元,同比下降4.9%,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出口206.54亿元,同比下降10.4%,占全国出口份额10.12‰,增速全省排名第二。进口45.72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全省排名第三。

据浙江省商务运行调查监测系统内975家入库样本企业(2019年占全市出口份额61%)调研数据显示,样本企业3月当月合计出口5.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全市外贸企业普遍遭遇境外客商退单、延期履约请求,一季度样本企业合计损失出口额约2.43亿美元。预计全市3月当月出口仍将维持负增长态势。

同时,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在手订单减少。一季度为我市鞋、服、眼镜等传统支柱产业获取订单旺季,但目前各类境内外重点展会取消、延期,企业新订单开拓受阻;欧美传统重点出口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老客户下单减少,导致我市企业在手订单较往年有所降低。据统计,样本企业一季度尚未执行在手订单合计1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1%,其中3月新增出口订单4.71亿美元,同比下降3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阶段全市外贸出口形势。

二、企业面临困难的“三个转变”

(一)出口订单由“供给不足”向“需求不足”转变。当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影响国内的时候,我市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复工复产不足,导致出口订单无法按时生产交货,导致订单延期而面临取消。如意华集团2月份由于生产供给不足,被客户取消2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尤其是在欧美地区的快速蔓延,我市企业出口订单面临需求不足而取消风险,尤其是鞋、服等受季节性影响较为严重的产品受影响比较严重。如欧洲最大的鞋业零售巨头德国Deichmann集团公司于3月18日起关闭旗下所有门店(遍布欧洲23个国家,3000多家门店),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Tempe公司(大家比较熟悉的ZARA)暂停出货,全美2万多家连锁机构关停。如浙江迪亚服饰有限公司因疫情被1季度在手订单取消500万美元,占在手总订单金额33%。

(二)出口产品由“库存不足”向“库存压力”转变。前期多数外贸企业受上游供应链复工不足影响,出口产品生产不足,企业面临无货可发的困境。随着外贸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全面复工及员工的逐步到位,企业产能已不是主要问题。然而,受疫情影响加深,国际水、陆、空货运线路缩减,导致境外产品运输不及时,生产产品无法顺利运抵客商手中,企业面临产品积压风险。如瑞立集团反映,印度孟买港港口正常运营,但因缺乏印度本土货运渠道,产品无法运抵客商手中,为避免产生高额滞港费,客商普遍要求延期发货。同时,出口产品缺乏国内市场需求针对性、内销渠道信息不对性及产品专利使用权为国外客商所有等问题,出口转内销存在一系列困难,外贸企业面临产品库存积压风险。

(三)企业风险由“较为单一”向“多重复杂”转变。前期多数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较为单一,主要为订单无法履约导致订单取消或延迟风险,而且程度不太深。大部分外贸企业通过开具不可抗力证明减轻了企业风险。然而,自3月份开始,国外客商退单形势的日趋严重,我市外贸企业风险变得复杂严峻起来,衍生的社会风险也逐渐加大。多数企业因订单排期需求前期购置大量原材料,因退单导致产品无法变现,而且部分国外客商要求延长已履约货款的支付时限,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另外,企业还需支付正常的人工、租金、水电费、银行利息等成本费用。面对多重资金压力,我市鞋服等轻工产品企业选择保底工资留住员工等方式进行应对,若疫情延续时间加长,企业有可能会按一定比例进行裁员,甚至会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破产倒闭,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三、下步举措

(一)建立健全疫情工作应对机制。充分发挥温州市外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以温州市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专班为基础,成立应对疫情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每周进行工作会商,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健全市、县、乡镇(街道)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及信息收集预警制度,设立各县(市、区)、功能区商务部门应对疫情服务专线,定期对外贸订单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分行业设立重点企业五色清单,实施精准施策,对特别困难的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二)狠抓政策贯彻落实。积极贯彻落实近年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特别是近期出台的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出口信贷等合规性政策工具,加大企业应急转贷、货物融资和员工稳岗就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减费降税,帮助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面临的风险和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等突出问题。修订完善开放型扶持政策,做好外贸企业疫情期间的专项政策补助申报指南,加大政策兑现刚性力度,对资格定补类项目资金兑现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数据核校类项目资金兑现时限不超过38个工作日,实现政策兑现“一次不用跑”。

(三)积极搭建数字贸易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展览公司合作建设数字展厅,4月份举办数字展会签约仪式,组织重点外贸企业与展览公司进行签约,实现外贸企业线上参展拓展海外市场,对企业参与数字展会视同实体展会给予支持。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更大力度对接亚马逊、易贝、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等成熟跨境外贸平台。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开展知名电商如天猫、1688、考拉、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线上专题对接活动,组织外贸企业参与浙江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组织国内采购商积极参与,解决外贸企业缺乏国内销售渠道的问题。

(四)加强贸易预警及法律援助服务。及时发布最新的海外国家(地区)贸易管控及相关障碍信息以及重点海外市场最新动态,指导企业做好应对预案。组织企业通过浙江省商务厅“浙”里有“援”——“云”上法律微课堂分享法律“干货”,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直观地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和应对策略,引导企业重视新签合同中买方责任条款、争议解决等条款。及时收集整理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组织律师服务团提供针对性的专业解答。   

(五)落实贸易便利化及降成本举措。宣贯《温州海关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十八条措施》,在检验检疫、通关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展海关AEO高级认证,力争全市10家外贸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对象。定制水路运输服务,利用温州港航线及物流服务资源,鼓励外贸企业抱团采取“以量换价”模式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运输成本。创新保险产品和模式,全面搭建小微企业出口信保平台,降低出口信保保单费率,扩大出运险的承保范围,化解企业接单和履约风险。

(六)发挥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域联动,加快市场培育和建设,加大招商宣传,加快组货拼箱仓库建设,并纳入温州海关监管仓库系统。推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义新欧班列”“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融合发展,2020年确保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5亿美元。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一区一核多园”体系建设,建成并运营跨境电商1210(进出口)通关平台,提升跨境电商9610(出口)邮政直??企业和10家以上跨境电商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运营初具雏形。推进跨境电商9610海空联运项目(航空非危品海空联运业务)正式开办,以使部分邮件经台湾进行转运,扩大跨境电商9610出口。加快推进“义新欧”温州号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铁路海关监管场站建设,实现“温州组货、起运、查验、直通目的地”模式。

(七)培育外贸产业新动能。引导企业潜心研发技术,鼓励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密切合作,把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一批外贸出口品牌优势企业,努力实现从OEM-ODM-OBM的转换,实施出口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国外高端品牌,结合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提升产品在欧美等市场的知名度。建设好我市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贯彻落实市级出口转型升级基地认定办法,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的出口转型基地培育机制,推进温州外贸服装、乐清低压电器、平阳家居用品、瓯海智能锁、龙湾阀门申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八)强化替代市场研究和出口。加强温州产品国际市场替代性研究,及时分析新兴市场消化温州传统出口产品情况,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东南亚及拉美等市场,将部分积压产品和产能转移至其他国际市场出口,降低传统行业出口市场过度依赖风险,巩固产业链地位。发挥我市境外经贸合作区作用,强化内外温州人互动,开展对我市区域品牌宣传活动,向海外展示温州形象、温州企业形象、温州产品形象。

(九)积极发展进口贸易。加快浙南闽北赣东进口集散中心建设,推进“一中心一基地多平台”建设,全球商品贸易港基本完成仓储、物流、金融、报关服务等配套,积极开展招商宣传和促销活动,进口贸易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引进区域总部(品牌代理)10个以上,完成进口额50亿元。瓯江口物流基地建设进口保税展示中心,瓯海、瑞安、文成等多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培育温州进口商品展会品牌,举办第三届浙江(温州)进口消费品博览会,加大专业采购商邀请力度,扩大展会成交效果,提升展会影响力。积极参与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接上海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十)打造“海陆空铁邮”货运立体通道。争取省海港集团支持温州港开辟直航航线,加密对台直航航线。争取省机场集团支持温州机场开通欧洲直飞航班,提升现有国际(地区)航班货运保障能力。加大对新航线开辟、进口商品指定口岸、货运包机等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国际货邮业务。做好海空铁邮之间陆路转驳监管和服务创新。

(温州市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