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行业 为“碳达峰、碳中和”做贡献 |
||
|
||
碳达峰、碳中和成了2021开年热词,各种文件里,“碳中和”总是和“碳达峰”一同出现。所谓“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值,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节能减排、植树绿化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水泥行业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先行者,在2015年的《巴黎协定》上,全球水泥业必须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也就是2030年必须要达成减碳百分之四十。根据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有关要求,中国水泥协会范永斌副秘书长介绍,目前我国水泥熟料碳排放系数(基于水泥熟料产量核算)约为0.86,即生产一吨水泥熟料将产生约860公斤二氧化碳,折算后我国水泥碳排放量约为597kg,与《巴黎协定》要求相比仍然偏高,《巴黎协定》要求每生产一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降到520到524公斤之间,因此,要完成巴黎协定2050年的终极目标,我国水泥行业需要抓紧时间并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节能减排,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是摆在水泥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水泥之乡,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水泥企业,可以说兰溪的水泥产业发展历程也是一部发展理念与模式的蜕变史。2017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50强中,兰溪籍企业占6席,其中红狮水泥位居第7。红狮集团董事长章小华说:“我们把国内的水泥生产的先进技术、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带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先后在老挝、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缅甸4个国家建设5个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并布局多个大型水泥基地,实现国内、国外协同发展,2020年熟料及水泥生产总量过亿吨”。兰溪市近几年水泥生产总量一直保持在千万吨以上,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此次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对兰溪企业而言,既是发展的重要挑战,更是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危”与“机”的辩证法,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对于水泥行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绿色低碳革命的助推剂,势必开启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所以说,全力推进碳减排、提前实现碳达峰,水泥行业有责任、有义务,同时也有基础、有能力。如何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事业,我想从散装水泥行业特点和水泥特性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推动水泥行业绿色智能化。借用智能化能源管理为辅助手段(比如通过智能化技术),来减少孰料煅烧过程的波动性,提高稳定性,从而达到减排效果。2021年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21红狮MTN002(可持续挂钩),金额3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4.38%,将单位水泥生产能耗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的绩效指标,2023年单位水泥生产能耗下降至77千克标准煤/吨,年均降幅超过近两年来年降幅的5倍。据预测,若实现挂钩目标,2023年度企业可实现节约标准煤27.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43万吨,项目碳减排效果明显。 二、另辟蹊径寻找可替代燃料。水泥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尚没有哪种产品可以替代水泥的作用。而水泥的制造离不开石灰矿,这意味着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很难通过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因此,水泥厂的减碳短期内更多是凭借深掘烧成系统技术,进而减少碳排放。替代燃料,也称作二次燃料、辅助燃料,是使用可燃废弃物作为水泥窑熟料生产,替代天然化石燃料,可燃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一次能源,同时有助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兰溪市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借助南方水泥的共享资源优势研究替代燃料,积极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垃圾和燃料的替代,实现碳减排。 三、光伏和余热回收双管齐下。水泥企业最大的挑战还是能耗,一吨水泥的生产成本中能耗成本占40%到70%,虽然近十年综合能耗虽然有很大下降,但综合电耗水平下降不明显,水泥企业可以在节电方面下功夫,在继续巩固余热回收利用成果的同时,水泥企业可以建分布式光伏电站,自发自用,通过清洁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对生产进行管控,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四、提升水泥产品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市场应用。发展散装水泥有利于节约大量资源、能源,每使用一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纸60吨;减少水泥损耗,袋装水泥从出厂到使用至少经过三次搬运,使用时必须拆包,由于纸袋破损和纸袋内的残留,水泥损耗在5%以上,散装水泥由于装卸、储运采用密封和无尘作业,水泥损耗在0.5%以下。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有利于水泥、砂、粉煤灰、矿渣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砂石、水泥在传统的现场搅拌中浪费很大,现场搅拌砂石损失会达到15%—30%,水泥损失在10%左右。 “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内,“绿色、低碳”将是国家发展的主旋律,短期来看实现节能降耗会增加企业的研发、运营成本,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出,面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抉择,但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以国家政策为指引,紧跟绿色高质量发展,超前布局、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水泥行业应有贡献。 作者:张良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