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30000002482322Q/2023-00003 发布机构: 省商务厅 生成日期: 2023-02-06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公开形式: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体裁分类: 其他

浙江省2022年商务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2-06 21:2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

一、2022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商务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

(一)消费市场平稳复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3%。全省实现网络零售2.70万亿元,增长7.2%。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68万亿元,增长13.1%;其中,出口3.43万亿元,增长14.0%;进口1.25万亿元,增长10.7%。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5091.2亿元,增长12.1%。

(三)引进外资保持稳定。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5.2%。

(四)对外投资稳健有序。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30.4亿美元,增长45.0%;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64亿美元。

(五)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年数字贸易进出口6335.5亿元,增长14.5%;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222.8亿元,增长18.7%。

(六)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1—11月,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2.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32.7亿美元,增长63.6%;实现进出口8789.4亿元,增长22.4%。全省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96.9亿美元,占全省的53.2%。全年中欧(义新欧)班列开行2269列,增长19.2%。

二、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合力扎实开展攻坚

联合省级部门组建“两稳一促”攻坚专班,完善六大机制,落实落细“周监测、月晾晒、季分析”制度,全力开展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攻坚行动。加强政策供给,按照“全面顶格、早出快出、能出尽出、精准高效”要求,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稳外贸稳外资10条、暑期促消费12条等6轮政策,有力稳住了市场预期、提振了企业信心。高规格举办外贸外资企业座谈会。强化日常调度,建设“两稳一促”攻坚在线。落实督导服务,先后赴湖州、丽水开展厅市面对面服务。

(二)拓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

滚动实施拓市场百日攻坚行动,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引项目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建立完善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服务保障机制,出台全国首个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政策文件。成功在海宁试点探索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相关做法获商务部等六部门发文推广。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省域全覆盖,率先出台政策促进市场采购规范健康发展,新增温州市二手车出口试点,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累计入驻海外仓360个。积极扩大进口,温州瓯海区获评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新增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杭州、宁波分列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第四、第七。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省域贸易调整援助试点。

(三)抓招商全力推动招大引强

完善内外资统筹机制,全省签约1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99个、10亿元以上省外内资项目270个。外资结构不断优化,认定首批外资研发中心,高技术外资占比较去年提升3.3个百分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功落地杭州。聚焦数字经济、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举办“投资浙里”跨国公司直通车系列活动。持续推动要素保障,外资服务持续优化,编制全省产业招商地图,全流程跟踪服务内外资重点项目。

(四)强举措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超常力度挖掘消费潜力,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以“浙里来消费”为主线,开展焕新消费季、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暑期促消费等主题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加快布局新型消费,开展“美好生活浙播季”直播活动。持续强化消费场景建设,全省2个智慧商圈、3个智慧商店入选首批全国示范名单,开展第二批11条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评选夜间经济样板城市、特色城市各6个。舟山及9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获批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五)提能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召开自贸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大会,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形成十大标志性成果。油气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枢纽自贸区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年油气吞吐量跃升至全国第一,杭州、宁波机场获批第五航权,杭州等6城市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浙江数据国际交易平台上线运行。持续深化开发区整合提升,强化海关特殊监管区服务,加强平台结对赋能共建共富,实现山区县省级开发区全覆盖。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一炮打响”,参与第五届进博会成效显著。

(六)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实施第二轮“丝路领航”行动计划,推动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总部发展,新认定领航企业50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快建设,新认定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家。境外风险防范有序有力,开展“丝路护航”活动15场。中欧(义新欧)班列量质并举,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做出贡献。出台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宁波等6个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开展“RCEP惠浙企”百场万企系列政策宣讲活动。

(七)促变革着力落实重大战略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推动商务部与省政府签署“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框架协议”,加快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发布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首批百家典型案例。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商务大脑”总体架构加快迭代,“浙江投促在线”“自贸在线”等项目不断完善。长三角商务合作持续深化,印发《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建设方案》。商务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进,全省水泥散装率创历史新高。

(八)强能力提升商务治理能力现代化

扎实开展“六讲六做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理论宣讲75次。持续推进具有商务辨识度的清廉机关建设,大力开展以案促治,严密组织廉政检视。不断完善行业商协会管理制度,形成推动行业发展的合力。推进商务领域立法,新修订《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并施行。优化新增统筹内外资招引职能后的职责配置,加强厅属单位管理。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商务局长、投促局长培训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突出开放提升,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扩内需促消费、抢订单稳外贸、拓内资扩外资、强平台提能级,推动商务领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为“两个先行”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进10个方面:

(一)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全面落地行动。以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为目标,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和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深化课题研究,出台政策举措,健全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适时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推动“一号开放工程”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深化优政策强服务稳预期行动

在省政府“8+4”政策体系下,制定实施“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包,形成共促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一是稳外贸政策突出市场开拓。大力支持境外线下参展,提供财政、金融、出入境便利化配套支持。支持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政策性外贸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出口信保等金融工具作用。二是稳外资政策突出招大引强。鼓励全省各地“走出去”招商,在经费、审批流程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各地拓展招引外资渠道、招引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和制造业项目给予激励。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在人才、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促消费政策突出提振信心。出台品质消费普及普惠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挥消费信贷积极作用。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商品消费。围绕适老改造、预制菜、新国潮、户外休闲等领域挖掘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各地产业带优势和特色,鼓励建设电商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加快直播电商、“共富工坊”等新经济模式发展。四是开放政策突出能力提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出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制定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出台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未来5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能级。五是提高精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解决一批群众所想、企业所急、基层所盼的问题。建设企业商务述求服务直达“一键通”应用平台。发挥境外商务代表处和驻沪、驻京办事处作用,提升境内外商务服务能力。

(三)深化扩内需促消费行动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激活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一是大力培育商贸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大型连锁商贸企业,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大型龙头商贸企业。积极推进国家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新培育“领跑者”企业和试点产业基地。持续推进创业创新,提升“之江创客”能级。二是开展“浙里来消费”内需提振行动。打造消费市场口碑企业,大力推进“首店首发”,培育一批“浙里来消费”金字招牌。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贸企业、品牌企业等开展联动营销活动。抓好迎新购物节、消费促进月、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四大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亚运主题消费。举办“美味浙江”餐饮促消费活动,提振餐饮消费。持续开展“浙夜好生活”系列活动,绘制全省促消费地图。三是优化消费供给。加大对零售、餐饮、旅游、文娱等中小微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加快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推进老字号企业创新,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打响“国货新潮•品质生活”品牌。鼓励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互联网+回收”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绿色餐厅,巩固绿色商场创建成果。四是创新消费场景。抓住亚运契机,建设一批国际消费街区。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便民商业设施和医疗、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设施进社区。加快智慧商圈建设,认定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并争取部分纳入全国示范。深化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特色街建设,打造新一批夜间经济地标。持续开展钻级酒家等级评定。发布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消费场景。五是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培育机制,推进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建设。建立完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做好成品油、二手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拍卖、直销、散装水泥等行业管理。

(四)深化抢订单稳外贸行动

抢抓拓市场“窗口期”,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发挥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引项目行动,办好境内外拓市场活动。进一步提升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水平,优化证件办理、商务航班等各环节服务。强化与出口信保合作,提高信用限额需求办结率,降低履约风险。二是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实施新一轮外贸主体培育计划,通过梯队培训扶持等方式,不断壮大外贸主体队伍。制定实施外贸龙头企业培育“蛟龙行动”,新增一批年出口超1亿美元外贸龙头企业。加大引资促贸力度,推动省外浙企和海外工厂贸易回归,建设国际贸易总部。三是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质量提升行动,招优育强外贸综合服务主体,推进海外仓全球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领域先行先试。四是加快外贸优化升级。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快设立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等机构。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积极申报新一批基地。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更多企业由贴牌向品牌出海转变。推进绿色贸易发展,培育一批低碳外贸企业。五是积极扩大进口。用好原油进口配额,加大油气等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进进口平台创新发展,实施进口示范区和重点进口平台高质量发展项目。精心组织参加第六届进博会,办好系列进口促进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六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国际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复苏,支持服务外包、技术贸易加快发展,推动杭州完成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杭州、宁波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现争先进位,争创首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七是用好自由贸易协定。充分运用19个自贸协定,为浙江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深化与RCEP市场经贸合作,加强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的督导,推动示范区围绕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国别合作等重点,打造标志性成果。

(五)深化拓内资扩外资行动

统筹推进全省内外资招引工作,以更强决心、更优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一是完善招大引强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内外资招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落细一把手招商、重大项目招引协调、项目流转、信息通报、考评激励等机制,建立健全内外资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政策激励体系建设。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吸引外资。办好“投资浙里”系列投促活动,开展全球大招商系列活动,鼓励全省各地赴欧洲、日本等国开展招商。支持各地在重点国别、重点城市建立完善投资和招商网络。开展基金招商伙伴专项行动,设立招商引资基金。推动QFLP试点提质扩面,进一步拓展外资投资渠道。迭代建设“浙江投促在线”数字化招商平台,强化精准招商。积极推进在外浙商、侨商回归投资。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和制造业外资招引。对重点外资项目开展全流程跟踪服务,加强用地、用能等服务保障。力争2023年引进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省外内资制造业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制造业项目。四是持续扩大市场准入。以杭州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拓展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持续开展跨国公司与我省各市县“两业融合”合作意向对接,重点招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项目。支持跨国公司在浙江设立地区总部和国际贸易中心、外资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五是提升外资服务水平。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完善外资项目服务机制。密切与在华外国商协会、投促机构联系,开展营商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外资企业诉求。

(六)推进强平台提能级行动

实施自贸试验区“八大提升行动”,推动全省各类各级开放平台产业提质、能级提升、发展提速。一是加快推动改革创新。深化与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国际贸易等领域改革,力争在贸易自由便利、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提升发展油气自贸区。聚焦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改革,争取原油储备市场化调节机制试点落地。推进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中国舟山保税燃料油价格指数体系”和产能预售机制。三是重点突破数字自贸区。加大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服务贸易开放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对标对表力度,争取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国家级压力测试试点。推进浙江数据国际交易平台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妥有序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四是加快建设枢纽自贸区。以“四港联动”为基础,争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中国—中东欧贸易便利化示范区,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推动宁波舟山港试点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将金华(义乌)海铁联运铁路站纳入“启运港”退税范围。五是持续推动开发区扩量提能。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全省百家开发区,围绕百条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开展百场招商活动。指导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推荐省内发展质量较高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地方创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推进《浙江开发区条例》立法工作。

(七)实施国际产业合作提升行动

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鼓励浙江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中提升浙江价值。一是做强对外投资主体。实施第三轮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梯度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队伍,壮大总部经济。鼓励企业创新并购方式,开展高质量跨国并购。支持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布局,推进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融合发展。二是深化重点区域领域国际合作。重点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及RCEP协议签署国家投资合作,安全有序推进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与非洲、中东欧等区域国别投资合作,精心筹备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大力支持“建筑业”走出去,推动一批对外承包“小而美”民生项目。三是打造高能级境外开放平台。布局加工制造型、科技研发型和资源利用型园区。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内经济开发区产业链合作、与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联动发展。推动捷克站、迪拜站功能提升。四是推动中欧(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推进中欧(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力度。

(八)开展商务安全护航提升行动

以更大力度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商务领域各类风险。一是加强贸易救济调查。深入做好经贸摩擦应对,推进国家多主体协同应对贸易摩擦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强化贸易摩擦大案要案应对,全方位落实企业外经贸合规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建设。二是防范国际投资合作风险。妥善处置境外突发事件,引导企业暂缓赴中高风险地区开展投资合作,从源头防范风险。积极推进跨境服务体系建设,省市县联动开展“丝路护航”活动,引导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提升应对能力。三是保障国内贸易稳定运行。强化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优化应急商品储备,上线浙江生活必需品保供在线。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指导,协助做好加油站、商场、餐饮等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四是提升企业经营风险防控能力。迭代升级“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内贸、外贸、外资等领域预测预警,做到心中有“数”。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国际局势、自然灾害影响等风险,加强综合应对,稳定企业经营。

(九)推进自身建设提升行动

以强有力的自身建设,为商务事业发展打牢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全省商务系统组织水平、业务水平、服务水平、干部水平。一是努力深化重大改革。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涉外企业管理服务。推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商务大脑”,进一步推动监测预测预警模块,实现主要领域全覆盖。配合做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二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继续举办商务局长培训班及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专题培训。围绕品质消费提升、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等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强化立法、普法、执法,提升商务依法行政水平。

(十)打造一批商务标志性成果

为更好地提升商务辨识度,提高商务部门地位作用,结合国家战略谋划和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三项商务标志性成果。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村镇品质消费升级为主线,抓实电商兴农等工程。高质量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县城、乡镇商贸综合体和乡村便利店,推动末端物流网点整合提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并打造一批省级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山区海岛县开放平台建设。二是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推动全省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店开全球”“品牌出海”“独立站领航”系列行动,新增一批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做强数字贸易产业体系,实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计划。迭代升级数字贸易“单一窗口”,提升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高质量办好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争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三是丰富“浙商行天下”平台载体。扎实推进“浙商行天下”拓市场行动,以“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引项目行动、拓市场百日攻坚、品质浙货行销天下、浙商商超计划、电商促消费促共富等活动为抓手,全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扎实推进“浙商行天下”促投资行动,大力推动“走出去”招商,宣传浙江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和全球500强企业投资浙江。扎实推进“浙商行天下”强合作行动,以“广联全球”“丝路领航”等活动计划为抓手,发挥驻外商务代表处、境外合作园区等平台作用,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产能合作的桥头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