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话华夏 |
|
日期: 2004-02-17 |
|
近日,记者从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获悉,2003年该公司葡萄酒产量达25137吨,销售量达25982吨,干红产销量荣膺全国榜首。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利税1.56亿元,增幅达35.9%。并实现持续8年在35%以上高速递增。创年产销量、年增幅度、人均利税居全国葡萄酒行业之首的辉煌。 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首家专业生产干红葡萄酒的出口型企业,现隶属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自建厂以来,率先在国内严格按照“国际葡萄酒法规”生产,以“产地、品种、年份”三大模式走高品质路线,总体发展方位与国际接轨。其产品华夏长城系列干红葡萄酒不仅填补了国产干红葡萄酒出口的空白,还出口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被国家商检局评为“中国出口名牌”,并自1994年起,连续被国家评为“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先后获国内外大奖30余项。2000年获“中国著名葡萄酒保护品牌”,2002年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品牌”称号。同时,昌黎葡萄酒也被国家认命为第一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十几年来,由于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强势品牌地位,使企业很快步入了超常发展轨道。总资产由初期的7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34亿元,产量由初期的年产1000吨增长到现在的年产15314吨。2002年生产干型葡萄酒18630吨,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1.16亿元,比去年分别同比增长21.7%、25.1%和38.9%。2003年截止到11月底产量2.1万吨,销售收入4.4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40%、35%。销售收入位居同行业前列,人均利税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企业荣获“国家第一批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十强龙头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跨越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增长,“华夏长城”以强大的优势发展成为中国葡萄酒业三大品牌之一。 该公司多年来积蓄科研实力,新产品研发成果显著。以人为本,提高整体素质是该公司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宗旨,自“七五”以来先后承担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便诞生在这里,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公司拥有国际、国家评酒委员4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员的76%,全员文化、专业素质均居全国行业前列。 为使酿造前沿技术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加快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高等院校联合组建了华夏科研中心,共同研发新产品,率先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的经营之路。2001年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合作研究葡萄品种的选育与栽培、葡萄酒酿造工艺和“AA级绿色食品基地”、“食品工业示范企业”建设项目。2002年申报了国家级“五万吨高档干红葡萄酒加工扩建工程及葡萄酒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无公害葡萄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AOC级酿酒葡萄原产地项目研究?D赤霞珠”等省级、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002年3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葡萄酒免检产品”,成为国内首家达到世界最高标准的葡萄酒品牌。 该公司还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大做文章。华夏公司进口意大利PADWAN公司的居国际领先水平,工艺全部采用电脑控制,自动化管理的冷稳定系统;德国SARTORIUS公司的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环保型卷式错流(cross-flow)过滤系统;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Aglient1100LC/MS液质联用仪、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丹麦福斯公司的FT-120快速分析仪,可分析葡萄汁的香气物质、风味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物质,在产品安全性方面可用于赭曲霉素A、展青霉素、菊酯类、杀虫剂等有害物质的分离鉴定,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按照“OIV”国际品评标准配置设施(评酒桌、酒杯、灯光等),采用国际品评规则进行教研培训。 灌装设备引用国际领先水平的意大利BERTOLASO公司产品,系统维护通过国际机械师互联网远程控制;灌装能力30000瓶/小时,集内外洗瓶、臭氧杀菌、负压无菌灌装、自动打塞、套帽、烫帽、贴标、自动封箱于一体,率先在国内实现全程电脑自动化控制,实现智能化生产。 华夏公司自建至今,一直致力于葡萄与葡萄品种区域化、优良产区培育、高档葡萄汁品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在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以及环保、无公害领域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基础上,计划把“葡萄与葡萄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成为集技术研究、成果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研究机构,重点开展葡萄新品种的引种与栽培,葡萄汁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开发与选用,AA级绿色食品系列葡萄、葡萄汁加工技术、AOC级原产地培育和葡萄汁开发、选育新品种及新产品开发、高档葡萄汁品质、陈酿技术、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对葡萄汁品质影响等深层研究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带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葡萄种植业及玻璃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到2008年,该公司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预计达到8万亩,年葡萄加工10万吨,公司新增销售收入61132万元,新增利润6639万元,新增税金13200万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