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发区“四大保障”扶工兴贸 |
||
|
||
当前,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动力,以十大活动白日攻坚为契机,以扶工兴贸为重点,着力做好四大文章和四大保障。1—11月份,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7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41.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4%,同比增长40.1%。 四大文章:一是做好引进文章。以温商回归为主线,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为导向,瞄准央企、台商、外商上门招商,努力引进国企、央企和世界500强项目,特别是注重引进超百亿的大项目。全年计划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个,在外温商投资现已到位11亿,计划完成14亿元。二是做好培育文章。重点抓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高新产业培育发展。实行“一企一策”支持方式,为其做强做大制订实施个性化帮扶措施。对企业在用地安排、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后的落地、进场、竣工、投产和达产等后续工作。三是做好转型文章。结合土地开发提速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企业供而未用、用而未尽闲置土地厂房利用计划,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统一招租,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实现“腾笼换鸟”。今年帮助企业盘活闲置厂房19万余平方米,入租项目52个,预计增加年产值15-20亿元。深入推进“亩产论英雄”专项行动,对区内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提高亩产未达标企业产出水平,促使其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做好提升文章。重点抓好滨海园区鞋服时尚轻工、海城水暖洁具、天河民用电器、沙城食药机械等传统产业整合重组、改造提升。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价值链,逐步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及市场营销环节转移。大力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大保障”:一是政策保障。贯彻落实全市 “扶工兴贸”十项举措,结合振兴实体经济“亩产论英雄”行动,出台培育龙头骨干企业“2020”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企业上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根据“亩产税收”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化财税奖惩政策,实现出口退税当月兑现,落实中小企业社会保险费缓缴等工作,为企业减负。二是服务保障。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健全服务企业机制,引导企业把握国家政策,强化银企对接,提振发展信心。开展“企业项目服务月”百日帮扶,挂钩服务108家企业,80个重点工业项目,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点对点帮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以“招商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再提速、竣工项目快投产、工业投资再提升”为目标,紧盯项目关键环节,推进项目建设一线工作法。三是要素保障。土地和平台保障。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加快天成4900亩吹填造地、金海(丁山)11800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预计天成吹填造地年内可供地3500亩,启动瓯飞工程前期规划审批。上马保障房、科教文卫、商贸公交站点等项目建设,严厉查处危害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供宜商宜居的配套环境。破解资金难题。发行债券融资,发行开发区债券10亿元。加强银企对接合作。争取优惠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指导帮助企业申请国家、省各级各类补助资金。四是机制保障。全面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将扶工兴贸与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相结合,与“十大行动百日攻坚”、“互看互学”相结合。全力推进审批提速提效。全面落实“五个凡是”,试行审管办与监察室合署办事,推进全程无偿代办制、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制、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制以及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加强干部体制改革,完善考绩法、绩擢法,突出“凭实绩用干部”导向。强化督查考绩。建立专项监察机制,开展日常督查、联合督查和跟踪督查,强化行政问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