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发区实施八大抓手推进产业新区建设 |
||
|
||
为全力以赴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温州开发区今年以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建设为统领,实施工业九大抓手,进一步强投入,调结构、拓市场、稳增长、控能耗、提服务,确保该区产业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努力实现2013年工业产值增幅达12%以上,工业性投资超70亿元的目标,为全面建设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打下扎实基础。 一是抓工业投资加速。把工业投资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继续抓好武汉团结激光等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工作,加强协调服务,推进入园工业项目进场、竣工、投产,确保2013年53个在建项目基本结顶,大部分项目竣工投产;推进金海园区工业投资平台的基础设施、项目招商等工作;引导支持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信息化应用等进行现代技术改造;实施零土地技改,全年力争完成技改投入12亿。 二是抓传统产业提升,重点推进纺织服饰、装备制造、电器机械、水暖洁具等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升级;以发展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组织一批省、市新产品计划项目,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新产品贡献率;加大对海城水暖洁具、沙城食品制药机械,天河民用电器等特色产业的要素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打造产学研销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要发展。全年力争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三是抓新兴产业培育。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工作。立足现有产业,重点抓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启动激光与光电产业园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建设,实施装备重点新产品和装备首台套技术创新项目,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工作母机和龙头作用”,以龙头项目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全年力争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0亿以上。 四是抓龙头企业培育。将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今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全力实施“2020”企业培育工程,突出大项目带动,推进福达合金、长江汽车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典范引领作用,推进正泰电器,华润雪花等大项目竣工投产,推进滨海一道19个工业项目投产达效,进一步营造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建立区街领导联系助推机制确保要素有效优先供给;鼓励培育企业开展联合重组,推动组建大型产业联合企业。 五是抓小微企业提升。将小微企业提升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扶持服务为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切实抓好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充分利用金海园区27.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制约。深入推进减轻企业分担工作,进一步落实扶工兴贸各项支持政策,完善帮扶举措,促进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全年实现个转企500家以上,规下转规上60家以上。 六是抓企业产能提升。重点提高亩产未达标企业产出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方面以电控产、以电控税,对企业进行监管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另一方面通过“三保倒逼”、节能减排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提升工作长效机制。同时结合土地开发提速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企业供而未用、用而未尽闲置土地厂房利用计划,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统一招租,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实现“腾笼换鸟”。对于长期闲置土地,根据投资合同,实行政府回购。对于个别无资金、无项目的村二产未建返回地及村标准厂房,帮助做好与企业、项目对接工作,促成合作双赢。 七是抓重点企业监测。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力求把握经济趋势,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季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突出矛盾,提出对策建议,强化预调和微调。进一步拓展监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在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工业结构、要素供应平衡及价格变动情况、市场需求及外部环境变化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动态情况等方面的分析。 八是抓服务提升。以“双服务”活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资金、机制政策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金海园区丁山片市政道路及天成片吹填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完善配套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为企业招人、留人创造良好环境。以建设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大金融保障力度。鼓励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和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认真做好政银企对接,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业务品种,降低融资成本;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对企业提出的具体困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及时高效地落实解决企业的困难问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