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义乌市2013年一季度市场和外贸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3-05-02 05: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2013年一季度,义乌市市场和外贸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呈现平稳向好趋势,主要指标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基本数据

  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义乌集贸市场实现总成交额162.06亿元,同比增长12.38%;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 109.79亿元,同比增长11.30%。一季度义乌小商品共申报出口报关单7.5万份,海关实际监管出口集装箱13.5万标箱,同比增长27.3%和36.8%。

  跨境电子商务增长迅猛。一季度跨境快递日均出货量15万票,其中e邮宝日均发货量9100件,同比增长151.63%;中国邮政小包日均发货量8500件,同比增长500%。但国内快递受春节因素影响回暖较慢,日均出货量29.7万票,同比下降2.3%。

  外贸出口高速增长。一 季度,义乌市进出口总额3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倍,增幅居全省首位。出口总额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倍,对同期全省外贸出口增长 贡献率达 51.6%(浙江省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1.7%);其中传统贸易方式出口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7.9亿美元。

  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运行情况

  一季度市场内各行业因产品特性相异,出现不同的变化走势。总体而言,一季度市场运行平稳向好,多项指标同比、环比均有上升。

  (一)基本指标显示市场运行的回暖迹象明显

  1.景气指数总体看好。根 据“义乌指数”信息系统监测,一季度景气指数平均值为1014.99,同比上升3.63%。从景气指数构成看,规模指数平均为800.91,同比上升 1.13%;效益指数平均为1280.72,同比上升9.40%;市场信心指数平均为1034.71,同比下降0.32%。一季度价格指数平均值为 101.45,同比下降2.20%。

  2、外商人次同比下降,客流总量、资金流总量、货运总量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一季度,义乌城区公、铁、航客流总量为647.91万人次,同比上升1.56%,环比(2012年四季度,下同)上升6.56%;外商出入境7.63万人 次,同比下降2.20%,其中1月份同比上升51.62%,2月份同比下降64.92%,3月份同比上升2.07%。市场周边金融网点共实现资金、现金总流量2589.69亿元,同比上升11.25%。公、铁、航货运总量416.74万吨,同比上升91.12%;其中集装箱卡口施封量8.70万只标柜,同 比上升14.18%。

  3.商位流转呈现量扩价升态势。根据商城集团统计,一季度共办理商位转让533户,同比上升30.63%,环比上升23.09%;商位转让均价同比上升13.10%,环比上升 28.31%,呈现量扩价升态势。商位转让办理较为活跃的行业主要有:袜类、饰品、手套、五金工具·配件、日用百货、工艺品、箱包、办公学习用品、女装 类、牛仔·裤类等。

  4.国内电子商务回暖加速。受春节假期后移、用工成本递增、市场预估不足影响,企业开工延后、产量不足,加上企业参加聚划算等促销活动减少的影响,国内快递日均出货量同比下降2.2%,并呈“√”型发展趋势,1-3月快递业务量分别为887.5万件、862.5万件、1037.5万件。3月25日后,业务量开始激增,日均出货量达47万单,如中通快递日均出货量同比增长10%。

  (二)抽样调查指标显示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1.商户盈利总体趋好,两极分化趋势加大。一季度认为实现盈利的经营户比例占42.60%,环比上升8.84%;认为出现亏损的经营户比例占30.18%,环比下降12.71%;认为盈亏持平的经营 户比例占27.22%,环比上升3.87%。一季度场内经营户盈利情况总体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相较2012年第四季度数据,该态势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2.总成交额增量明显。一季度认为总成交额有所增加的经营户比例占46.86%,环比上升32.92%;认为总成交额减少的经营户比例占28.32%,环比下降39.39%;认为总成交额持平的经营户比例占24.83%,环比上升6.48%。

  3.后市观望气氛仍然占据主流,但信心有所增强。一季度认为未来经济形势将有所好转的经营户比例占23.89%,环比上升5.84%;认为形势将持续恶化的经营户比例占14.56%,环比下降11.32%;对后市判断模糊的经营户比例占61.55%,环比上升5.48%。

  4.外销行情总体回暖,内销行情好于外销。一季度外销比重占50%及以上的经营户比例占46.29%,有涉及外贸业务的经营户比例占84.79%,15.21%的经营户则表示完全内销,内外销兼营 或外销转内销的经营户比例有所上升。在订单方面,小单、短单依旧是主要采购形式,1000美金以下的订单约占60%,但中长单比重略增,环比上升 3.43%,显示外贸行情回暖。内销则主要靠节后产品集中补货,客流总量回稳带动交易活跃。

  5.行业总体平稳,部分行业表现较好。一季度盈利面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有:进口馆、钟表、饰品、工艺品、饰品配件、雨具、五金、皮革·辅料、日用百货、皮带、花边、线带、办公学习用品、袜类等 14个行业。这些行业,或受下游企业开工影响,或受开学经济利好条件影响,或正处产品销售旺季,整体形势表现较好。市场内部分经营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凭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经营模式成为业内佼佼者,维持或提升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并带动业内其他人员进行转变。

  三、专业市场运行情况

  义乌市专业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一季度市内11个专业市场成交额5增6减,累计成交额44.87亿元,同比增长13.45%。

  大 多数专业市场在春节后处于淡季,一季度成交额同比相对持平或小幅增减,大多处于[-2.28%,1.43%]区间。但家具市场3月迎来装修旺季,商家开始 新一轮的品牌更新,加大清理库存商品的促销力度,加上市场受国际家居城项目利好因素刺激,一季度家具市场总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62.70%。而原材料机械 市场受大单大多转移到生产厂家影响,大幅下降了59.56%。

  一季度表现相对较好的专业市场是:农贸城、汽车城及二手车市场。农贸城交易量和交易额再创新高,总成交额和总成交量同比分别上涨15.36%和 23.44%,其中副食品市场在春节前迎来全年销售高峰,但春节过后多数行业慢慢步入淡季,市场客流量以及交易量、交易额等都大幅回落。义乌汽车城一季度业绩大幅上扬,总成交额达83334万元,总成交量9225辆,同比分别增长19.27%和21.48%,其中10万元以下的微型车以及经济型轿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4.20%。二手车市场一季度的总成交额达15395.3万元、总成交量5620辆,同比分别增长18.18%和24.7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义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以及众多外来建设者对二手车的需求在增长。

  四、外贸运行情况

  1月 总体平稳,2月受春节假期比2012年延后、春节之前赶货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的同比增幅大幅提升;3月,外贸运行在春节过后逐渐恢复正常,但受部分企业 在春节后未能及时复工等因素影响,增幅明显回落。1月,义乌市外贸出口18.8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倍,其中传统贸易方式出口4.19亿美元,同比 增长14.48%; 1—2月,出口29.33亿美元,同比增长5.3倍,其中传统贸易出口6.93亿美元,同比增长49%;1—3月,出口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 3.84倍,其中传统贸易方式出口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

  (一)“市场采购”贸易是外贸主要增长点

  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动力。一季度,全市“市场采购”出口总额27.9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75.79%,基本实现了市场商品出口的存量回归,较为真实地体现了义乌市实际外贸出口规模。一季度义乌市出口对同期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 51.6%,其中市场采购贡献率达49.23%。

  2.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幅环比回落。3月, “市场采购”出口5.48亿美元,环比下降29.38%,比1月份下降62.57%。根据义乌海关的数据统计,3月份义乌海关共接受市场采购申报1.6万 份,金额7.7亿美元,其中本地经营单位共申报1.4万份,占85.7%;金额6.6亿美元,占85.9%,本地经营单位占比有所下降。

  3.非洲、拉丁美洲是“市场采购”贸易主要出口目的国。一 季度,“市场采购”出口非洲7.23亿美元,占出口比重的25.9%,比重较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出口拉丁美洲3.65亿美元,占出口比重的 13.1%。从国别上来看,伊朗、印度、伊拉克稳占“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前三甲,分别占同期全市出口比重的7.58%,5.35%,3.41%。

与传统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一边独大的结构不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更为均衡,餐厨用具、服装及衣着附件、文体用品、箱包等日用消费品是“市场采购”出口主要商品,分别占同期市场采购出口比重的9.4%、7.4%、6.1%、5.5%。

   

  (二)一季度传统贸易方式出口总体平稳

  1.传统贸易方式出口增幅趋缓。一季度,传统贸易方式出口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5.88个百分点。

  2.欧美市场有所回暖,新兴市场快速增长,非洲市场走低。一季度,受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欧美市场外需有所回暖,出口欧盟同比增长13.75%,出口美国同比增长19.06%;新兴市场尤其是金砖国家 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对俄罗斯、巴西保持了74%和29%的同比增速;但非洲市场由于受地区动乱影响,外需萎缩,同比仅增长1.99%。

  3.主要出口商品保持增长态势。服装行业一直是义乌市的支柱产业,出口比重约占43%左右,今年一季度,服装及附件出口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0%,但出口增速相对去年下滑3.3 个百分点。随着义乌市“义商拉链”浙江区域名牌的推广,出口拉链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拉链出口明显好于去年,同比增长10.7%。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外需未见明显改善。从 整体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尚未见明显好转迹象,外需持续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一季度义乌市传统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7.11%,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5.88个百分 点,增速明显回落,总体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从义乌市参与“浙江省外经贸监测系统”的50家监测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仅26%的企业对今年出口形势持乐观态 度,近七成企业在手订单情况与去年持平或低于去年水平,且多为3个月以内订单。从企业赴欧美参展后反映的情况看,美国市场复苏情况相对较好;但是欧洲市场 仍然不景气,欧洲客商对商品价格依然十分敏感,下单也非常谨慎。

  2.“市场采购”出口不确定性较大。一 方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即将正式获批,相关国家部委也将出台配套监管政策,开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业务的企业需要一个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 随着各地外贸扶持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将对义乌市“市场采购”出口产生较大的分流作用,如义乌市也相应加大扶持力度,则将给本地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3.传统价格优势日益弱化。随 着近年来用工成本以每年6%-10%的速度递增,义乌市劳动力成本处于高位,仓储物流费用上涨、融资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招工难”和“用工贵”并存,工人流失率高、一线技工欠缺是义乌市中小型外贸企业在用工上面临的主要困境,义乌市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也使部分传统优势产品订单向中西部地区和印度、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且,玩具、饰品、电子电器、化妆品等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导致出口规模收窄。

  4.进口市场发展滞后于出口市场。改革试点中的进口环节相关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口监管便利化、税负等方面没有优势,生活消费类商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外贸进口的产品结构仍然以生产资料 为主,主要是用于再生产的各类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规模总体偏小,处于低位运行。一季度进口总额7709万美元,同比下降0.25%。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