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新能源“航母”远航 |
||
|
||
曾几何时,以“小、散、乱”为特点分布的蓄电池企业被称为污染的“魁首”,粗放式发展的方式也一度限制了该产业的持续发展。2011年,长兴围绕转型升级的目标,按照“绿色、创新、领先、和谐”的要求,以集中布局促进集约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将16家蓄电池企业纳入位于和平镇的省新能源高新园区和位于小浦镇的郎山新能源产业园实行园区化发展。 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今年,两大蓄电池产业集聚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1~8月份,省新能源高新园区实现规上产值95.92亿元,郎山新能源产业园实现规上产值13.5亿元。 链接:长兴蓄电池产业绿色转型之路 长兴县蓄电池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21世纪初,到2004年发展到175家之多。2005年,开展了以“关闭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为总体思路的第一次专项整治,企业从175家减少到50家,200条落后生产线全部淘汰,技术装备由手工操作转向机械设备,全部配备治污装备,基础好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实现了第一次转型升级。 2011年,面对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我县开展了以“关停淘汰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原地提升一批”为总体思路的第二次根本性、革命性的专项整治,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到30家,并全部集中到2个蓄电池集聚区内,淘汰了落后生产线120条,做到布局园区化、企业规模化、工艺自动化、厂区生态化、产品多样化、用途多元化,实现了第二次转型升级。 经过两次整治,我县蓄电池产值增长近10倍,税收增长6倍,天能、超威成为百亿企业、上市企业,铅排放总量从整治前的6670kg减少到5556.77kg,削减16.7%,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电池行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包括铅酸蓄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等在内的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装备制造、原辅料加工、产品生产销售、整车制造到废旧蓄电池回收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浙江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拥有“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荣誉称号。 和平:项目拉动园区建设“步伐” 在位于和平镇的省新能源高新园区,一车车从全国各地回收来的废弃蓄电池,正被运至天能集团的回收车间,在那儿这些废旧蓄电池将得到“重生”。这是天能集团投资18亿元兴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它引进全自动机械破碎设备和水力分选设备,结合天能自主创新的封闭式回收技术,整个过程废水、余热100%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完全避免了铅蓄电池回收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变废为宝”。 该项目提高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每年能无害化回收处理15万吨废铅蓄电池,产生10万吨再生铅及数万吨副产品,项目的投产,不仅让天能成为中国蓄电池回收领域的最强者,也将我县蓄电池行业的清洁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级。 作为我县蓄电池产业集聚区之一,江森自控、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蓄电池项目的落户,拉动了省新能源高新园区的转型升级。 徜徉在园区的水泥路上,过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加快设中:浙江赫克力电源有限公司二期,投资2.8亿;浙江众益电源有限公司,投资2.6亿;长兴一鼎电源有限公司,投资2.6亿……一个个“大块头”的加快建设,也使得园区产业基础更加厚实。“到目前为止,投产和在建的过亿项目已将近20个了。”新能源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业企业服务办副主任莫宏伟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蓄电池产业加快集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新能源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办主任陈伟强对此深有感触。据了解,蓄电池是省新能源高新园区加快推进的主导产业之一,除此之外机械装备等企业也相继入驻。目前该园区已有规上企业48家。 郎山:“科技”支撑园区创新转型 位于小浦镇的郎山新能源产业园是我县另一个蓄电池产业集聚区,在这个占地2000亩的产业园内,蓄电池企业就占了500~600亩面积。沿着笔直的公路进去,超威集团、铁鹰电池、浦能电源等5家企业身着统一的蓝色“服装”正在投产,这也将整个园区衬托得更加规范、专业。截至目前,园区内入驻的蓄电池企业已经达到7家。 作为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生产企业,长兴铁鹰电池年产蓄电池300万只,如今,正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快步前进。“今年1~9月份,我们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个多亿,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0%。”提及企业今年的经济效益,副总经理钦建峰还是比较满意,不止如此,最让他觉得欣喜的还是企业在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自投产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建立自己的中大密电池生产线,同时增加新设备的引进,提高电池的生产量,开发电池的内化成技术,而开发出的内化成电池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使用量。现在,公司已经有8个项目已经在申请专利了。”“我们现在看到了与同行领头羊的差距,这促使我们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提高竞争意识,环保意识也更加强烈了。”钦建峰说,如今,铁鹰电池平均每天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达到15000只左右,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巩固铁鹰电气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全力推进长兴蓄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方向:绿色环保是不变的宗旨 要打造绿色产业园,环保和安全是关键。县经信委行业管理办林丽春介绍,我县对入驻园区的蓄电池企业,也一直明确了“高门槛”,要求入驻项目年产能不低于50万KVAH(折12AH蓄电池300万只);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首次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亿元;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00万元。 这样的门槛,也使得入驻的蓄电池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另外在环保标准上也要求极高。“今年,我们已经投资了1000多万元用于安装环保设备,通过自动化控制,对铅、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得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80%。”铁鹰电池副总经理钦建峰说。与此同时,和平省新能源高新园区也正准备在入驻的企业中建立2个以上的观测井,用来研究水质,进行监测。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