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通消费 > 工作动态

宁波市大力发展月光经济 挖掘消费新增长点

发布日期:2014-09-11 11: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宁波市大力发展月光经济 挖掘消费新增长点

月光经济又称夜市经济,是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演艺、旅游观光等为主要内容,是现代城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繁荣程度的“晴雨表”。为扩大居民消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城市活力与品味,宁波市大力发展月光经济,通过政策规划引领、合理整合资源、培养消费新风、创新发展环境等举措,着力推进月光经济。

一、以夜市街区为依托,育好月光经济载体。围绕打造“一核四轴多节点”的月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近期、中远期发展计划。市区重点推进城区月光经济“一核四轴”集聚区建设;各县(市)区有针对性地培育建设一批多种层次、各类规模、梯度发展的夜市街区项目。为保证夜市街区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要鼓励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夜市街区发展老字号、品牌餐饮、风味小吃、时尚酒吧、精品购物等业态。引导和支持社区菜店、超市推出夜间特价菜、特色菜,吸引和方便居民夜间购菜需求。鼓励各类便利店、药店、书店实现全天候营业。鼓励发展水上夜游项目,推出夜间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夜晚消费市场,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功能夜市街区板块。

二、以规划改造为契机,培好月光经济土壤。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要求,宁波市将编制2014——2020特色夜市街区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按照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充分考虑交通组织、水电供应、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布局特色夜市街区,明确夜市街区的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建设标准。完善夜间便民交通设施,通过发放夜间免费乘坐地铁卡、延迟公交末班车时间、推出特定路段特定时段车辆限行方案等方法,鼓励居民夜间出行消费。配套完善夜市街区水电气供给、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卫设施,完善夜市街区交通、卫生、消防、安全警示和业态布局等标识系统。推出夜市街区公共活动空间,增设景观带、休憩区、咨询服务点、车辆停靠点、公交换乘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自动柜员机等配套设施。

三、以产业融合为导向,下好月光经济整盘棋。重点培育文化演艺、体育健身、旅游观光、餐饮服务、购物展销等五大夜市消费产业。一要培育文化演艺产业,满足夜间休闲需求。加快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引导书店、影院、歌舞厅、健身房等休闲场所向平民化发展,鼓励艺术演出团体深入公共文化广场、社区、酒店、高校演出,推出晚间读书屋、电影夜场等活动。二要培育体育健身产业,支持扩大健康消费。完善夜间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发展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育舞蹈、自行车等健身俱乐部,借助现有体育馆、体育场、室内健身中心等场地,大力开发体育健身夜消费项目。三要培育旅游观光产业,做大夜间旅游市场。开发三江夜游、古镇夜游、特色街区夜游等项目,推出夜晚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和夜游精品线路,打造月光经济旅游品牌。四要提升餐饮服务业,改善居民消费体验。大力推进美食夜市创建工作,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夜间餐饮特色街区,引导餐饮、洗浴、美发美容业延长营业时间,提升夜间消费水平。五要培育购物展销产业,扩容夜间消费市场。开展多种促销活动,倡导社区便利店24小时营业,鼓励社区菜店、超市在夜间推出特价菜,加大打折让利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夜间商品销售。

四、以促消费为目标,建好月光经济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宁波市发展月光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政策文件,下发《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月光经济的指导意见》(甬政发[2014]78号),分解部门责任任务,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大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月光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2000万元,用于夜市街区创建、企业品牌培育和考核奖励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月光经济系列宣传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培育和壮大夜市消费群体。

                                                                                    (商贸发展处)

(商发处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