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三大原因使得宁波市外派劳务人员锐减 宁波市对外劳务合作要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发布日期:2017-01-19 09: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宁波市的对外劳务合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二十多年来,我市对外劳务合作呈现倒三角型发展态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的蓬勃发展期。1996年至2005年我市每年的外派劳务人员期末数保持在1.6万人以上,连续十年占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总量的半壁江山,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2005年至2012年,我市的对外劳务合作进入了结构调整阶段,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副渔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外派人数大幅缩减,密集型对外劳务合作开始向集约型劳务合作转移,低档劳务合作向高档劳务合作转移。而近年来我市的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和外派人数明显较少。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在外劳务人员56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27人,同比下降36.6%。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数量明显减少。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提高了劳务经营公司的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在此情况下,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队伍重新作了调整和“洗牌”,一些不能适应新《条例》规定的经营模式被淘汰,大部分劳务经营公司选择了停止对外经营活动。我市原有的12家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仅剩下目前的3家(宁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宁波泰联国际经贸公司、宁波翔云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经营队伍的力量大大削弱。

2.国际市场对劳务需求减少。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低增长、高失业率、高赤字、高负债”并存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导致国际劳务市场区域性需求量大幅减少。

3.劳务人员价格优势削弱。近十年来我市职工工资水平几乎翻了两番,快速提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外派劳务人员对“走出去”收入的期望值,导致外派劳务人员招聘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造成低端对外劳务合作项目成本大幅度提升,使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我传统劳务接受国开始大量引进其他国家劳务。另外,由于近年来国际外汇汇率的不稳和人民币的升值,也造成外派劳务人员的实际收入动荡缩水。

以上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发展。要改变这一态势,需要及时调整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的思路,采取新的举措。

1.促进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的转型升级。通过调整整合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的经营结构和模式,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劳务经营公司开展中高端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同时,拓展对外劳务合作的衍生链条,将国际劳务合作向国际经济合作业务扩展,增加技术型、管理型劳务人员输出。

2.构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重构劳务合作支撑点。发展中高端劳务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获取离不开高等院校。为此,可积极探讨定向开发、对口培训、专业经营、携手共管的方式,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大型经营公司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与学校开展紧密型合作,引导大学毕业生走出国门,使劳务外派成为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

3.鼓励开展中高端对外劳务合作。目前,我市开展中高端对外劳务合作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补贴,对成功开拓高端国际劳务合作的新市场、新项目的经营公司给予“市财政走出去专项资金”奖励十分必要。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