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外贸有点“火” |
||
|
||
本报讯1~8月,淮南市进出口1.38亿美元,增长52.78%,增幅居安徽省第一,增速快于安徽全省25.18个百分点。随着外贸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淮南进出口“优进优出”特征也更加明显,前8个月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1741.84万美元,增长31.40%。 今年以来,淮南市商务系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及合肥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启动“全面学合肥对标提效能”活动,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逐步构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全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淮南打造开明开放、接轨国际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做大做强外贸实体方面,淮南市持续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落实市县(区)两级外贸孵化工作制度,建立梯次培育体系。1~8月份,淮南市新增备案登记企业52家,提前5个月完成全年40家目标任务;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4家,提前完成全年20家的目标任务。 为优化营商环境,淮南市相继出台或拟制对外贸易、服务贸易、会展业、走出去等多层次、多领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全面覆盖了进出口奖励、信保补贴、公共服务和平台建设、加工贸易、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等六个方面,每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力助推外贸回稳向好,同时指导县区制定外贸激励政策,实现政策叠加配套。在积极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改革试点实验方面,除6项改革事项不具备推广条件外,其他29项全面完成。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淮南市同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1~8月份,淮南市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6.38亿美元,增长2.39倍,增幅为安徽全省第二;完成营业额1.93亿美元,增长77%,增幅为安徽全省第三。其中,淮南市外经龙头企业——中化三建公司新签约阿曼乙烯、文莱恒逸石化炼油2个外经项目,总合同金额4.81亿美元。 (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粮食局)供稿 转载地址:国际商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