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十八大以来的陕西商务

发布日期:2017-10-19 15:2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商务厅紧盯商务工作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五年来,陕西与“一带一路”地区经贸往来持续增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互联网+流通”成为塑造陕西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为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对于陕西商务发展来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却是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跨越发展、蝶变新生的五年。在此通过七大关键词来盘点陕西商务这五年。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高新区揭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求,陕西自贸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自贸区建设让陕西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建设快速推进。大力推进“一口受理、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微信远程办理营业执照,在陕西自贸区,企业注册登记已实现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3天以内。坚持应放尽放,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则,陕西省政府将213项省级部门审批管理事项,下放和委托自贸试验区各管委会办理,大大降低了制度性成本,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活力。

自4月1日揭牌运行以来,截至9月8日,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5219户,其中外资企业58户;新增注册资本1693.0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8548.72万美元。

中航电测总部、中民投国际物流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宝能集团西北总部、海航现代物流、京东全球现代物流总部等一批具有产业风向标意义的大项目纷纷落户陕西自贸试验区,在金融、物流、军民融合、现代农业、投资贸易等领域,推动世界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落地陕西。

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坚持商务“便民利民惠民”,五年来,陕西省商务厅先后开展了“西果东送”试点项目、农产品流通、社区蔬菜流通网络建设、镇超工程、肉菜流通追溯、家政服务、早餐示范、再生资源回收、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等多项商贸流通重点工程。

陕西商务系统通过促进消费、调控市场、推动农商互联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优质市场环境。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掀起变革,在陕西,“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了服务民生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电商物流行业优势,为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实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赢。

2016年11月,陕西省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推动互联网技术向传统商业领域渗透,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营销渠道,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

近年来,陕西省商务厅加快补齐城乡流通体系短板,建设了一批集商品销售、物流配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标准化农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商务厅累计建设改造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1426个,乡镇标准化超市360个,已有833个社区蔬菜流通网点投入运营。如今“农超对接”的标签在陕西的超市、连锁商店、农产品市场里随处可见。

从2012年开始的陕西全省“消费促进月”活动,充分发挥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创新消费促进模式,搭建了行之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五年以来,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4330.7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302.57亿元。

开放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让陕西从内陆腹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陕西加速推动贸易畅通、全面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从2012年进出口总值规模在全国和西部排名第24位和第6位,到2016年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4位;从2012年外贸依存度仅6.4%,到2016年达到10.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48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3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外贸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得到明显改善。

在增速提升的同时,结构的优化体现增长的质量。

今年上半年,陕西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05%,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1.7%;矿产品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2.45%;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9%。

陕西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施地产品牌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培育了14个省级特色出口基地,推动成立了陕西省植物提取物国际销售战略联盟。

从陕西西安发出的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西安)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小到大、从去到回的发展过程。自2013年以来,已先后开行了西安至阿拉木图、华沙、汉堡、莫斯科等城市的班列,线路连接中亚、辐射欧洲,以西安为中心,连接中亚、辐射欧洲的陕西铁路国际物流格局已初步形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丝路班列”。

海外陕西

十八大以来,陕西紧抓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机遇,不断拓展“海外陕西”版图。

2014年,陕西省商务厅会同陕西省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完善了“走出去”政策促进体系,并牵头组建了陕西省外经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为外经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信息、境外投资政策、法律、风险咨询等搭建了平台。

与此同时,陕西本土企业也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已在丝路沿线的4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多家境外企业和境外机构。

哈萨克斯坦的爱菊粮油加工产业园的建成,让哈萨克斯坦优质的农产品通过中亚班列“长安号”来到西安,上了中国人的饭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控股子公司中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运营的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炼油项目作为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工业项目,填补该国产业空白,培养一批了解中吉两国文化的现代产业工人。而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由陕西人建设的柬埔寨国家级经济特区,正在成为柬埔寨外国投资的热土。

2016年5月“陕西非洲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成立,为陕西企业高水平地“走出去”,开展对非投资合作提供“融资和融智”支持。

2017年1月~8月,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投资5200万美元。截至2017年8月底,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超过13亿美元。

招商引资

五年来,三星、美光、海航、吉利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在陕西落地生根。三星电子项目一期投资100亿美元的,仅仅用了20个月就完成了三星高端闪存芯片项目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人员入住等基础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也令“陕西速度、西安效率”受到关注。2017年8月,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二期项目正式启动。

自三星落户以来,应用材料、霍尼韦尔、韩国信泰电子、日本NEC、微软、中软、华为、中兴等国际、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119家落户陕西,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在陕西呼之欲出。

在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定竞争的时代,强大的科教实力,丰富的人才红利使陕西越来越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

2014年陕西省商务厅编印发布了中、英、俄、韩版《陕西投资环境白皮书》,开通了400外商投诉热线,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办理服务平台,同时不断壮大驻境外商务代表处队伍,已设立驻泰国、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韩国等12家驻境外商务代表处,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三秦大地,星火已然燎原。

目前,陕西有18万多户网上卖家,通过“互联网”实现“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的生活。陕西的网上活跃卖家居全国第15位,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提升。2016年陕西网上零售额达到1016.8亿元,同比增长36.7%,规模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今年1~7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15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8%。

陕西地处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内陆中心的通达性,使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菜鸟物流等20多家电商龙头企业在陕西省设立区域总部。

陕西洛川等49个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

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陕西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9位,成长指数排名前三。

201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陕西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农产品增长54.2%。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武功县、礼泉县进入全国农产品网上销售前50强,分列第5位和第40位;陕西苹果、枣类、核桃等农产品成为网络上的热销产品,猕猴桃、富平柿饼等成为线上同类产品第一品牌,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2017年上半年,各电子商务示范县网络零售额达73亿元,网销农产品3537个品类。

近年来,陕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渠道对接、电商孵化和龙头培育,大力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7月,陕西省商务厅出台《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贫困县产品网上推广、贫困县网货品牌建设、大型电商平台引进、贫困县电子商务孵化器建设、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等8个方面重点支持贫困县电商发展。与此同时,陕西还研究制定了《陕西省电商扶贫政策措施》,大力开展面向贫困人员的电商培训,支持全省50多个贫困县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电商进村入户、电商扶贫助困已在陕西省全面展开。

目前,陕西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合作建设仓储物流中心20多个,覆盖46个贫困县,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超过8600个,电商服务覆盖1万多个村。

特色美食商业街

据统计,国庆假日期间,西安永兴坊接待游客28.8万人次。这个座落于城墙内的特色美食街区,不仅聚集了全省107区县的几百余种县域特产和地道美食,还提供快递服务,能够让游客同时在线上线下购买到最地道、齐全的陕西特产。像永兴坊这样集地方美食、文化展示、特色商品、电子商务、食品安全可追溯为一体特色美食街区在陕西还有很多。

2014年9月,陕西省商务厅印发《陕西省特色美食商业街区改造和建设暂行规范》,启动了陕西特色美食商业街区建设,带动和促进全省商贸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色美食商业街区汇集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美食遗产,为广大消费者和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集文化展演、休闲餐饮、电子商务、地方名优商品展示、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大众化消费场所。

在陕西省商务厅的支持下,西安永兴坊、咸阳袁家村、渭南老街等特色美食商业街区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大众消费的新亮点。在陕西省商务厅创新发展大众化餐饮相关政策支持下,地市特色美食商业街区在对地方文化宣传、促进旅游、带动消费、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粮食局)供稿 转载地址:国际商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