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检验检疫对接“海外仓”建设 |
||
|
||
“海外仓”是指货物通过海陆空运的形式从国内出口储存在目的国仓库,当买家通过网上下单购买物品的时候,卖家只需在网上操作,对海外的仓库下达指令完成订单履行即可。“海外仓”主要具有存储、品牌展示、推广窗口、售前咨询、售后及维修服务的基本功能,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发货时效、提升服务品质和买家满意度。随着国际贸易进程的深入,其功能不断丰富,如代收货款、拆包拼装、保税、运输资源整合等。 突围困难迎新机遇 近年来,义乌不断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发展模式,目前已建设“海外仓”22家,总面积5.8万平米,其中8家参与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试点,海外仓储涵盖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阿联酋等13个国家22个地区,服务范围覆盖世界各地。 但“海外仓”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首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应用率不高。目前应用率不足10%,主要原因是义乌跨境电商出口商品价值较低,“海外仓”模式运营反而增加成本。 其次,技术性贸易风险加大。主要存在出口产品质量不符合进口国标准、目的国进口标准异化和动态调整、贸易壁垒限制、认证认可缺失等难题。 第三,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配送能力不足,本土化运营以及运用当地税务法务知识解决跨境电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第四,缺少第三方平台大数据的支撑。 由于缺乏大数据支撑,义乌“海外仓”企业无法获得拓展业务所需的产品信息,对目的国产品销售趋势把握不足,无法实现精准化仓储服务。 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检验检疫作为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部门,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商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贸措施应对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海外仓”备案——数据库。通过备案了解“海外仓”的具体功能及商品信息,精准地传递相关技贸措施或国外通报情况,帮助企业了解所在国要求,规避风险。“海外仓”风险监测——监控器。对拟运输至“海外仓”商品实施风险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企业,可作为合格供方的评价标准。当发现不合格情况时,企业可及时调整,减少因不合格商品出口给企业造成损失。 国外通报溯源机制——警报器。建立针对“海外仓”国外通报的溯源机制,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前期备案收集产品风险信息,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通知跨境电商企业做好相关产品布控,有效避免因质量问题转为销售问题。“海外仓”示范区建设——稳定器。结合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贸易实际,探索建立“海外仓”商品安全示范区,加贴推广使用小商品码,确保商品来源可溯,对纳入示范区的“海外仓”企业试行即报即检即放的便利化模式。“海外仓”装运前检验机制——新标签。探索建立针对“海外仓”的装运前检验机制,企业自愿、第三方监督装载、合格出证,让装运前检验证书的的公信力在国外通关中发挥作用,也对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提升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原产地证优惠政策。对“海外仓”所在国家地区相关贸易协定进行研究,宣传相应的产地证优惠政策,促使企业主动申请办理产地证,帮助企业减免费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建立“全面收集、及时发布、有效应对”的机制。充分利用好“浙江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海外仓”专用联络点;做好风险预警,多形式、多渠道、多部门联动,建立经济预警平台;做好企业帮扶,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量身服务。 “海外仓”进口通关便利化措施。辐射“海外仓”进口功能,提高海外仓使用率,探索“海外仓”进口商品装运前检验机制,通过提前检测、装运前检验、进口核查、符合性验证等便利化措施,提高货物进口通检效率。 “海外仓”如何良好布局、健康发展是新业态下跨境电商企业能否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海外仓”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缩影。服务好“海外仓”的发展,就是检验检疫部门在新形势下“促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成为服务跨境电商特别是“海外仓”这一新兴事物的“??应有的力量和智慧。 (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粮食局)供稿 转载地址:国际商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