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下城区长庆街道30年助推杭州中国丝绸城华丽蜕变

发布日期:2017-11-29 08:2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位于我市中心的杭州中国丝绸城始建于1987年,作为我市起步最早的商业特色街,古承钱塘桑蚕之盛,今传丝绸文化之道,是一条集旅游、休闲、文化、购物于一体的特色街区。30年来,长庆街道紧跟我市改革开放步伐,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不断提升丝绸城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水平,助推其实现从起步阶段只有72间营业用房的“小作坊”到如今500余家企业进驻的“大品牌”华丽转身。杭州中国丝绸城现已辐射全国,产品远销欧美、港、台及东南亚地区,2016年,市场年交易额达45亿元,年税收达1.5亿元,年客流量达700多万人次,街区国际化程度全面提升。

一、从“无”到“有”,开拓与创新贯穿始终

(一)筑巢引凤,创新成立丝绸市场。该街道以30万元资金起家,创办杭州丝绸市场,吸引喜得宝、福华、杭丝联、都锦生等一批名企入驻。成立仅5年,丝绸城就创造20多亿元的成交额,上交国家税收1000多万,为该区经济发展和丝绸行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二)固巢养凤,推动街区加档升级。2016年,该街道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投入800万元,以“统一视觉识别体系,统一建筑立面装饰,统一绿化整改,统一停车管理,统一文化提升”为目标进行街区改造,推进丝绸城加档升级。

(三)科技助企,助推产业智能发展。成立体验中心,创新“科技+丝绸”智能化模式,通过设置丝绸制作工艺展示和丝绸工艺品数码喷绘,让游客在体验丝绸文化的同时,全方位感受“智能+丝绸”服务。

二、从“内”到“外”,传统想未来逐渐过渡

(一)走出杭州,迈向全国,实现“两个市场”流通。在丝绸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该街道创造性提出办“两个市场”的大胆提议——固定市场在杭州,流动市场办到北京、沈阳等大城市。从我市“固定市场”的创办到国内“流动市场”的开创,走出一条新丝绸之路。

(二)走出实体,迈向虚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积极转变丝绸城传统经营模式,成立“E丝家”发展电子商务,整合资源、深挖潜力,将有形实物市场的发展与无形网络市场的发展有机结合,打通“网上丝绸之路”。

(三)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实现区域合作共赢。该街道不断构筑丝绸产业新一轮对外开放体系。一方面,前往俄罗斯、法国、东南亚等多地参观交流,进一步扩大商贸合作范围;另一方面,带领企业到美国、法国等多地参加产品展销会,并将杭州丝绸投放于丝绸之路各个点位进行展销,进一步提升杭州丝绸知名度和影响力。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中国丝绸城共接待来自美国、俄罗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议代表292人次,向国际友人展示浓厚底蕴的丝绸文化。

三、从“古”到“今”,文化和品质不断提升

(一)展示精彩丝艺,传承工匠精神。鼓舞我市丝绸人发扬创造精神,品质精神和服务精神,不断创新丝绸工艺,提升产品品质。蒋氏旗袍创办人蒋明是第二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盘扣代表性传承人。

(二)抓好商品品质,优化旅游服务。一方面,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杜绝恶意抬价、强买强卖等现象出现。注重梳理诚信经营典型,通过每年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鼓励商家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请专业人员为商家举办着装、文明用语、文明礼仪及简单英语会话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三)发扬慈善精神,爱font-size:16pt;">该街道在帮助杭州中国丝绸城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丝绸企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多年来,组织企业援助青海、西藏学子,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汶川、玉树地震时,主动给灾区捐款送温暖。作为我市独特的窗口和景点,杭州中国丝绸城将进一步发展丝绸经济,弘扬丝绸文化,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作出贡献。

(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粮食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