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当前宁波市商贸经济机遇与挑战浅析

发布日期:2017-02-20 15:3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2016年,宁波市商品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9714.1亿元、3667.6亿元,同比增长11.4%10.3%,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作出了贡献。但宏观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贸流通体制创新等步伐加快等,给我市商贸经济带来机遇与挑战。

一、我市商贸经济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从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优势看,商品贸易仍面临较大考验。

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上扬、美国经济政策随着政府更替而前景不明朗、英国脱欧进程影响难以确定,全球贸易未来可能更不乐观。2017年宁波对外贸易将面临严峻考验,其中宁波外贸公司出口额占全市商品销售额的比重约为11%,外贸形势将影响我市商品销售额稳步健康增长。

2.国内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阶段。我市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减少。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消费形势问卷调查反馈,在13个行业共134企业中,有25.4%的企业认为“经济形势欠佳”是影响当前企业经营的首要因素,在诸多因素中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并列首位。

3.港口贸易的区域优势或被削弱。一直以来宁波依赖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港口贸易成为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舟山自贸区政策落地,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比宁波要更开放,政策性优惠更集中,将导致宁波部分港航物流企业、贸易企业注册地的迁移、变更,特别是那些没有工业支撑的纯贸易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转战舟山的可能性较大,如此一来,宁波贸易经济将面临弱化,港口贸易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二)从人口发展角度看,人口结构和流动状态不利于消费扩张。

1.流动人口回流致使生活必需品等需求减少。我市流动人口从2002年的127.7万增加到2012年的475万人,2013年总量首次减少,至2015年已减少至418.8万人。这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意识提升等约束下制造业迁移所导致流动人口回迁的重要原因。尽管流动人口消费水平要低于常住人口,但其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流动人口的减少将不利于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2.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致使消费升级延缓。从表面上看转型升级要求产业转移,而实际却是留不住制造业倒逼经济转型,这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从目前看宁波经济转型刚迈出步伐,核心竞争力尚在培育之中,港口优势、外贸优势也有所弱化,城市创新力、活力等经济综合环境与杭州以及同类城市相比有差距,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前来就业和生活,本土的高端人才也难以留住。而这部分人既能创造极大的社会价值,又具有强烈的消费需求。这是宁波经济的尴尬,也是宁波消费市场的困境。

3.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消费需求萎缩。根据宁波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时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已经达到8.6%,超过国际通用标准(7% 1.6个百分点,说明宁波早已迈入人口老龄化地区行列。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水平。而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负担加重,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在萎缩。

(三)从收入增长和贫富差距看,购买力提升背后显现出后劲不足。

1.收入增长较慢,收入预期不乐观。201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60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2元,同比增长7.9%,而“十二五”期间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0.5%11.7%,收入涨幅明显下滑,且预期较不乐观。

2.货币财产缩水,贫富差距扩大。2016年我市CPI累计指数为102.1,而同期国内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宁波居民已经生活在负利率时代。居民银行存款每天都处在亏损状态,货币财产逐渐缩水。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工薪阶层,这部分人群难以运用资本手段来避免货币贬值,这也将导致其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愈加显著,不利于整个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

(四)从消费热点看,自汽车热点退却后难以找到类似能量级的消费亮点。

1.传统汽车不可能再现往日辉煌。2009-2011年间,在内生需求和外在助力地共同作用下,汽车成为消费热点,三年间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0.9%42.3%1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一度超过36%,支撑我市消费市场快速扩张。2011年之后政策退出,汽车消费回落,而之后几年汽车成为了消费市场的“拖累点”,至今未走出泥潭。原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策透支”尚未消化、更新换代未到节点、交通承载已超负荷、公共交通愈加便捷、环境保护呼声较高以及居民消费更加保守等等。但不管今后如何演变,仅作为代步工具的传统汽车已不可能再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

2.新能源汽车仍在等待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能源瓶颈和环境制约触发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性能已有较大改进,但技术进步仍停留在量的积累,特别是电池技术尚待质的飞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不在于充电桩的普及,而在于技术的突破、性能的突破,目前它还是一个靠政策补贴维持生存的行业。

3.互联网汽车期待脑洞大开。互联网汽车是汽车行业的另一大趋势,今后的汽车是要解决人与车的关系,弱化代步理念,增加生活元素。就如当年传统手机升级为智能手机,消费者疯狂地追随每一代iphone一样,虽使用寿命未尽,但也愿意更新换代。一旦更新换代时间缩短,汽车二手市场也将活跃起来,那么汽车就可以在其使用周期内加速流通。目前国内互联网应用环境已经相当成熟,互联网各类软硬件技术也已获得突破,接下去就是脑洞打开,整合资源,并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

4.汽车之外其他商品难以成为热点。自汽车热点之后的五年里,消费市场波澜不惊。虽然家居装潢类消费这两年表现抢眼,但毕竟比重较小,无法起到支撑作用。今后即使有新的商品成为亮点,也很难像当年汽车那样成为热点来支撑消费市场快速扩张,毕竟客单价能与汽车匹敌的商品几乎没有。

    (五)从企业经营看,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成本不断上涨和行业过度竞争导致al" style="text-indent:28.5pt;"> 1.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盈利空间收窄。截至20169月,我市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共3393家,其中亏损企业为1333家,亏损面为39.3%。各项成本费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增长31.6%,三项费用增长17.2%,增长较快。营业成本增长2.4%,营业成本增长较慢得益于今年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尽管四季度有一波上涨趋势,但全年均价处于低位,但营业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消费形势调查问卷反馈,25.4%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首要因素。此外,6.7%的企业认为“税费上涨”是影响经营的首要因素,如“贷记卡收费上不封顶”将使汽车、家居装潢等行业费用增加。另外也有3.7%的企业认为“房租上涨”是影响经营的首要因素。

2.行业内外竞争激烈致使市场分流严重。百货、超市行业饱受过度规划、电商分流、恶性竞争等之苦,挣扎在转型阵痛期,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消费形势调查问卷反馈,仅11.1%的百货企业、37.5%的超市企业认为2017年销售额同比会有所增长。家电特别是小家电是被电商分流较为严重的领域,同时由于今年3C商品更新较慢,3C销售额呈逐步下滑趋势,根据调查仅44.4%的家电企业认为2017年销售额同比会有所增长。成品油行业得益于油价持续上涨,80%的企业认为2017年销售额会有增长,但经济下行压力导致柴油销量下滑,以及高铁、地铁乘客分流导致汽柴油需求下降等压力仍不容忽视。电商行业的人口红利已基本过去,今后或也将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根据2015年第四季度消费形势调查问卷反馈,71.4%的电商企业预计2016年销售额能同比增长20%以上,而实际仅有30%实现增长20%以上,同时也仅有30%认为2017年销售额能增长20%以上。

二、我市商贸经济面临的机遇、潜力

(一)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销售额上扬。从短期来讲,价格上涨有利于销售额的增长。我市商品销售结构中,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四大类商品占比达60%2016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第三季度才略有松动,导致1-7月我市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持平,到9月份累计也仅增长2.9%。第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尤其是燃料、动力类上涨较快,商品销售额也随之增长。2016年我市限上商品销售额累计增长7.2%,比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不管这波价格上涨是经济回暖需求增加所致,还是小企业关闭供给减少所致,亦或是资金流驱使,就目前来看至少2017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总体形势较为乐观。

(二)服务消费将进入发展新纪元。不仅仅是文化、教育、家政、影院、KTV等生活性服务业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互联网让所有的产业都必须向服务业演进,围绕这个服务进行消费升级。而升级不是简单地由从低价产品向高价产品转化,也不是消费观由节约向浪费、炫富转变,它是体验的升级,本质上是一种时间现象。如何帮消费者优化时间(比如家政),然后将节约下来的时间花在美好的事情上(比如旅游),将是今后服务消费发展的一大方向,且市场前景较好。

(三)新锐中产阶级引领消费升级。《福布斯》对中国中产的定义中一大特征是年收入1-6万美元,而2015年宁波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高2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858元,已步入中产门槛,次高2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344元,接近中产门槛。中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将主导消费升级。未来必需品类的消费比重将减少,而非必需品类的消费将快速增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品质追求将代替全民款的消费成为主流消费理念,消费总需求将一进步放大。

三、对我市商贸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引进和留住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消费人口,促进消费升级,更重要的是他是生产力的源泉,是活跃经济的动力。目前宁波仅在房价上有比较优势。必须将引进人才作为经济发展重要任务,唯有形成人才洼地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前来投资。

(二)招商引资和留住企业并举。招商引资要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稳定性,避免引入“一锤子买卖”企业。同时要深入了解现有企业经营情况,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避免优质企业迁出。

(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一是要改革传统流通领域,减少流通环节;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好电子商务促进流通的作用;三是探索社群消费,一方面引导企业将产品做成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消费者从消费领域走进生产环节,进而实现商品消费零渠道,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四)探索服务消费统计。诸如上文所述,服务消费发展将进入新纪元,而服务消费统计总体较为滞后,市场发展现状对统计提出了新要求。探索服务消费统计,全面客观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而运用大数据引导产业发展。(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