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通消费 > 特种行业管理

2016年浙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分析和政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7-02-23 11:3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一、2016年行业发展概况

  经过近几年集中淘汰黄标车,2016年我省经过了少量扫尾后,以实现提前全部淘汰黄标车,报废汽车回收量大幅下降,行业逐渐转回常态运行,全年全省14家资质企业(73个回收拆解网点)共回收报废机动车7.53万辆,同比2015年下降61.11%;回收车辆中载客车5.10万辆、载货车1.15万辆,摩托车0.96万辆,其他机动车辆0.31万辆;拆解各类报废机动车10.96万辆(含2015年未拆5.71万辆),同比下降41.23%,存量未拆2.28万辆,较2015年底库存大幅下降。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建设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近年来集中淘汰黄标车,商务部门为应对回收量剧增问题,积极引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加强建设改造升级,行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多数企业增加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萧山、建德等多个网点购置(租用)了新场地(厂房),大多数网点都配备了剪切、压块设备,宁波、温州和嘉兴的市级总公司、浙江绿通等企业购置了大型拆解机械,总体拆解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距离现代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级网点普遍存在拆解水平低、规模小、分布散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二是行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但达标企业仍为少数。从2015年6月开始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将原废旧资源回收加工再生项目中的汽车拆解类,更新为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项目中的废汽车类,加上当前《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等国家规制正在修订,对环保要求更加严格。部分企业开始着手改造升级,申请环评验收。截止目前,14家资质企业中有温州、宁波市级总公司通过了环评验收,浙江绿通已通过环评报告,正待验收。但大部分回收拆解网点的场地建设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县级分公司(连锁网点)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为国家规制调整后我省企业资质重新审批、行业调整带来了诸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三是规范意识明显提升,但企业管理仍需要加强。2016年,为保障杭州G20峰会的顺利召开,各地商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从严监管,引导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身管理和做好安全生产。企业能够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内部管理,规范经营,基本上确保了全年的安全生产作业。但仍时有小事故、小隐患等事故苗头,虽然影响程度不大、都得到妥善处理,但也暴露出个别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够严格,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观念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是废钢市场价格有所提升,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乐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以出售废钢为主要营业收入(大小车、不同部件的废钢行情收购价有较大差异,加上掺杂杂质等因素,收购价基本比市场行情价格每吨低100-200元左右),废钢价格自2013年开始持续走低,参考重型废钢市场行情,从2013年初每吨近3000元一路走跌至2015年底1000元不到,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压力。2016年废钢市场价行情有所转好,最高时每吨价格曾达到每吨1800元以上,但期间起伏不定,最低位破千元,多数时间盘桓在1200-1600元左右,相比2015年价格有所提升。这对饱受废钢价格走低影响的企业无疑是利好,企业经营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因回收量大幅回落,大多数企业仍然保持微利状态。

  二、行业问题原因分析

  根据行业现状和调研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长期垄断封闭阻碍行业转型提升。受国家规制影响,我省十几年未增批新企业,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行业管理格局,形成各地企业划地而治的局面。这种行业格局利弊都比较突出,有利方面在于利于行业监管,企业经营比较规范,相比放开的兄弟省份我省行业整体发展平稳有序;弊端在于缺少市场竞争,企业缺乏提升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经营方式,企业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加上规模小、投入不足,造成发展后劲不足,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权衡利弊,必须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二)企业盈利能力较低。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现状看:一是回归常态年份回收量减少,多数网点吃不饱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企业盈利受废钢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大;三是税制改革后,全额征收增值税却无进项抵扣,造成税负较重。加上经营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盈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三)政策未明朗企业观望。国务院307号令正经修订准备出台,商务部也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进行重新修订,拟年内出台。国家规制出台,封闭的行业发展状态将被打破,我省行业面临一次重大整合调整,因此部分企业对政策前景存有疑虑,不敢加大投入建设,行业提升发展有待于国家政策明朗。

  三、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国家规制出台后,行业管理将有较大调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审批可能放宽,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二是法制体系更加完善,贯穿汽车生产、流通至报废全产业链。三是行业管理将更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四是企业建设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环境保护为重点要求;五是零部件销售将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企业经营模式更趋于灵活、完善。针对上述背景,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下:

  (一)深入调研,为制订省级政策提前做好准备。国家规制出台后,我省封闭的行业发展格局必将打破,行业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压力。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调研摸清行业实情,对审批重新启动后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为制订省级配套政策提出工作思路,以妥善解决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如现有企业如何转型改造等。以备国家政策出台后,我省政策能够及时跟上,确保行业调整能够平稳进行。

  (二)完善机制,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行业活力。根据国家层面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的工作思路,下一步工作重点要针对市场化经营,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建立准入淘汰制度,以突出市场竞争,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鲜血液,促进行业新陈代谢,保持行业发展活力。

  (三)认真研究,建设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建立起全省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报废汽车从回收、拆解、利用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分析,改善目前商务部门对行业监管靠“两条腿、一部电话”方式,做到政府对行业全程监管、实时分析、全盘掌握,提高行业管理效率。

  (四)加强引导,推动全产业链积极参与。引导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维修企业积极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联网互通,加强合作,进行精细化拆解,对汽车各部件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开展汽车技术发展研究,以大数据服务汽车生产、销售、后服务、回收拆解全产业链,形成相互支持、科学发展局面,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