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通消费 > 消费促进

浙江省2016年消费市场回顾及2017年展望

发布日期:2017-03-15 16:5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一、2016年消费市场回顾

  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走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消费持续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消费供需结构升级、健全城乡消费促进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各项工作,全省消费市场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消费供给不断优化,规模再创新高,结构向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

  (一)社零稳中有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1亿元,首次突破两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1%,高出省政府预期目标和全国平均1、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人均社零达39304元,连续11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二是增速稳中有升。全年增速总体平稳,呈现“前低后高、小幅波动”的走势。从下半年开始,在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开展、“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中秋国庆节日、“双十一”网络促销等因素作用下,各月累计增速基本稳定在10.9%左右,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

  三是区域结构优化。农村消费领先增长,增速为13%,高于城镇2.3个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8.2%,高于城镇0.1个点。区域增长趋于协调,温州(12.3%)、湖州(11.8%)、衢州(11.7%)增速领先,除嘉兴(10.8%)、杭州(10.5%)、宁波(10.3%)三市外,其他市增幅均不低于11%。

  (二)传统消费提质升级焕发生机。

  一是商品消费多数增长。吃穿类商品稳定增长,分别增长13%和16.7%,增速较上年收窄4.2和7.1个百分点;居住类商品增长13.2%,较上年收窄了9.3个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3%,家具增长13%;健康养老消费的中西药品增长5.1%。金银珠宝下降1.4%,较上年下降18.3个点。

  二是汽车消费亮点突出。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升级换代需求增加共同推动,2016年汽车消费实现了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增长9.3%,同比加快3.8个百分点,拉动社零增长1.4个点。受汽车销售增加及成品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及制品销售增速由负转正,限额以上单位全年零售额增长0.1%,增速较上年加快7.2个百分点。

  三是住餐行业持续回暖。大众化餐饮继续升温。全年实现餐饮收入2798.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高出社零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增长16.9%,高出限上企业7.8个百分点。住宿行业保持平稳,全年实现营业额586.7亿元,增长9.1%,增速较上年缩小0.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企业增长2.6%,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动力转换。

  一是消费支出结构升级。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八大类消费支出 “六升二降”,呈现出“一吃二住三行四学”的格局。其中居民人均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9%、24%、17.1%、10.9%。与上年同期传统的吃、住、行三大消费主体相比,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提升,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5.1%,升级为2016年新的主要消费点。

  二是网络消费高速增长。2016年,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大关,达10307亿元,同比增长35.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5251.7亿元,同比增长30.9%;网络零售顺差达到5055.1亿元。全年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8.3%,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5个百分点。从行业数据来看,服饰鞋包、家居家装、3C数码等3大行业居全行业网络零售额前三名,分别占比为36.1%、18.5%、9.6%。

  三是休闲服务消费兴起。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特征明显,居民消费从以购物为重心逐步向旅游娱乐、文化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扩展。自驾游、跨(省)境游、农家乐等旅游消费红火。据省旅游局测算,全年共接待游客5.84亿人次,同比增长9.2%,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亿元,同比增长13.4%。美容美发、家政、洗染等居民服务业日益成为城市居民新的“生活必需品”。

  四是信息消费需求旺盛。全年移动互联网流量6.3亿G,增长93.2%;电信业务量2465亿元,增长55.9%。限额以上通讯器材、家电销售分别增长14.5%和9.5%。另据我厅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数据显示,全年4G手机销售同比增长41.7%,超清4K电视同比增长44.2%,对开门电冰箱同比增长36.5%。

  (四)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全年消费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温和上涨, 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升0.5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七涨一跌,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3%外,其他价格全部上涨。我厅监测的7大类食用农产品批发价格同比6涨1降,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较上年放大2.2个百分点;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我厅监测的7大类商品2016年12月同比6涨1降,平均增幅为23.9%,其中,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煤炭、成品油、水泥价格依次上涨48.5%、40.3%、40.1%、29.8%、9.5%、5.3%,化肥价格下降6.2%。

  二、2017年消费市场展望

展望2017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复杂、曲折,特别

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贸易保护政策,美联储继续加息背景下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等给国内经济形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热点消费领域面临转型挑战,房地产市场降温,汽车消费热点难续等制约全省消费市场企稳回升。与此同时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我省将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高的发展新阶段,中等??长空间。纵观2017年,影响省内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2017年消费市场影响因素

  有利因素:一是收入增长夯实消费基础。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4%,收入水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三位,省(区)第一位,实际增速快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远小于全国平均2.72:1的水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全省经济运行料将延续平稳向好态势,结构效益持续向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将继续推动我省居民收入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民生改善提振消费预期。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导向的社保、教育、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加上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政策实施,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效提振居民消费预期。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浙江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为117.6,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上扬态势,创2013年以来新高,表明消费者对我省经济环境总体持乐观判断,就业和收入信心向好,未来消费潜能将进一步释放。三是政策持续发力提升消费供给。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等政策,加上省级层面出台的配套举措,进一步健全流通领域消费供给转型政策体系,结合我省互联网经济先发优势,将加速我省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化业态布局,改善商品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匹配,便利居民消费。四是深化改革激活消费热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逐步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将扩大旅游、文化、养老、健康、教育培训等领域有效供给,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推动热点领域消费提质扩容。再加上G20峰会后效应提升浙江影响力,将吸引外来旅游、商务人流大幅增长,推动我省消费市场走向开放国际化。五是二胎政策释放消费潜力。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据省卫计委统计,全年出生人口数55万左右,同比增加13万。随着二胎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婴童经济将为我省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短期来看,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相关商品需求将迅速扩大;中期来看,将促进住房需求,对房地产业具有一定提振作用。上游将拉动水泥、钢铁等基建需求,下游将扩大建筑装潢、家具家电等商品需求。

  制约因素: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逆全球化思潮上扬、美欧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全球贸易未来可能更不乐观,我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或拖累批零贸易商品销售增长。从国内看,国内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我省民间投资虽然趋稳小升,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经营成本高企、电商分流、发展模式粗放矛盾依旧突出,百货、超市等实体零售业态仍处在转型阵痛期。据我厅监测的重点流通样本企业经营数据显示,2016年,除仓储式商场增长1.2%外,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同比下滑1.1%、7.9%、0.8%、3.9%、3.6%和1.2%;楼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将影响上下游后续消费,特别是家具、家电、建材等消费受冲击较大。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制约消费增长。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带来流动人口回迁,导致生活必需品需求下滑。据省统计局测算,近五年来,我省流动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省公安厅数据显示,省外流动人口总体平稳,略有下降,从2012年的2110万下降到2015年的1997万。据省盐业公司数据,全省食盐销量在2011年达到24万吨峰值后逐年下降,去年总销量在20万吨左右。我厅重点监测的商贸样本企业数据显示,2011年食盐销量达到10.4万吨峰值后逐年下降,2016年下降至7.3万吨。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导致消费需求增速放缓。2015年,全省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到61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2%,居全国第13位,并在继续上升。而针对老龄群体的健康养老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市场消费潜力释放。三是现行消费统计制度有待完善。近年来,现代流通体系正逐渐向短渠道、多元化方向发展,服务消费、电商消费、工厂直营店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居民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为主快速向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转变,而受现行统计制度的影响,社零已难以全面客观反映我省消费市场真实情况。

  (二)2017消费市场走势预判

  1、权重商品热点不在。随着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政策优惠带来汽车需求提前释放、4S店过剩、汽车保有量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17年一季度汽车需求或将有所回落,全年我省汽车消费市场恐进入增长乏力、政策透支消化期,有可能跌入5%以下低速增长区间。

  2、物价上行抬升名义消费增速。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预期强烈,加上去产能力度加大,PPI料延续上涨趋势,并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核心CPI持续上涨。但在宏观经济缓中趋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需求增长有限,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支撑物价明显高涨,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预计2017年物价总体温和上涨,通胀水平续上台阶,特别是原油类相关消费品价格上升,助推名义社零的增长。

  3、网络零售红利逐渐弱化,以及高基数、大盘子的市场现状,预计2017年网络零售虽仍会保持高速增长的运行态势,但增幅较今年或有所收窄。

  4、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实体商业改造提升加速、反映全口径消费活动的统计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以及促消费政策效力逐渐释放,预计在2016年高增长基数的背景下,2017年一季度全省社零增幅或“平开稳走”。全年消费市场或将呈现“平开、稳走、向好”的运行走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