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吴兴大力实施“三转”助推外贸跑上“快车道”

发布日期:2019-02-26 14:5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厅政务网

2018年以来,吴兴区围绕实现外贸稳增长目标,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市率先实行外贸单一转复合、间接转直接、异地转本地的外贸“三转”行动计划,有效地调动了“三转”企业的积极性。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2家,新增外贸经营权备案企业99家,进出口超亿元企业28家,较上年净增5家。2018年全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4.7亿元,其中出口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18.3%,列全市第一位,进出口增长全省排名由第54位提升至第14位,上升了40位,创建区以来历史最好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聚焦责任落实,强化政策引领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吴兴区推动“三转”促进外贸赶超发展行动计划》,确定异地转本地、间接转直接、单一转复合三大工作路径及深入排摸锁定重点、实施常态化跟踪服务、组织贸易促进活动等七项主要举措,成立涉及高新区、各乡镇街道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三转”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注重政策引导。出台《吴兴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十条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激发企业积极性,与中信保合作,由政府买单为该区出口企业提供海外买家资信调查服务,强化外贸风险防范。重视政策宣传贯彻工作,分行业、分规模举办涉外政策、外贸实务等培训活动5场,参训企业约240家次,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本地出口规模。

二、聚焦精准服务,提振企业信心

一是加大走访帮扶。结合“下基层、入企业”问难帮困等活动,通过进企了解、电话联系等方式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对“三转”清单内企业实行一对一联系全覆盖。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企业出口异地转本地长效服务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为多家外贸骨干企业协调解决进口减免税额度、出口退税、进口配额、重点展会摊位等问题,服务企业做大本地进出口规模,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全力做好全区90余家涉案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有效利用预警监测平台,对重点产业、产品、市场进行风险预警,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相关数据及内容能否补充下)。

二是明确工作靶向。以尚未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较大企业、新引进制造业企业、近两年外贸经营权备案无实绩企业为重点,调动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力量,全面排摸并梳理区外转口贸易多、区外总部出口金额大、内销市场占比高的企业情况,确定近30家“三转”培育企业名单,实行动态、分类、清单式管理,提高工作针对性和精准度。2018年,三一重工等4家重点“三转”企业实现出口增量5.85亿元,拉动出口增幅近8个百分点。

三、聚焦优势产业,培育出口集群

一是提升传统出口产业。加快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成功申创吴兴区首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积极争取、有效利用上级政策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美欣达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扩大童装块状产业外向度,实现提质增效。2018年纺织服装出口额37.7亿元,增长30.4%,占区出口总额43.0%。

二是培育新兴出口产业。锁定智能装备、健康时尚两大重点培育外贸产业,深挖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中韩国际产业合作园等集聚平台进出口潜力,明确专人跟踪指导,提升园区外贸孵化功能,并在境内外展会目录制定、贸易对接活动组织等方面向两大产业倾斜。2018年全区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51.5%。

四、聚焦市场拓展,构建多元格局

一是组织特色优势产业拓市场。大力推动童装块状产业单一转复合。两次组织童装企业参加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参展企业共20家次,展出面积合计近300平米,有效宣传了“中国织里童装”区域名牌,参展企业厚兴服饰首单实现出口20万元。(能否再加点相关举措内容)开展贸易对接活动,举办织里童装—匈中经济商会经贸对接会,为童装走进中东欧市场开局起步。加大进出口业务帮扶,邀请市商务、海关、税务、信保等业务专家提供培训指导。

二是提高小微企业接单能力。针对入库外贸小微企业198家,占实绩企业总数的64%,不少企业拓市场能力较弱,不能直接掌握国外客户信息,依靠外贸公司实行间接出口的实际难题。加大“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组织120多家次企业参加12个重点境内外展会,折合标准展位近170个,并开展各类经贸对接活动。小微企业出口增幅由年初的-12%提高至10.3%,全区商品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高至6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35.17亿元,增长27.2%。


(湖州市贸粮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