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打好组合拳 疫情期间稳外贸工作成效明显 |
||
|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余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商务部门的有效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始终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在切实抓好外贸出口企业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打好企业复工复产组合拳,全力以赴稳外贸,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3月16日,全区外贸企业平均产能恢复至75%以上,其中,春风动力、银都餐饮等9家重点监测企业的产能已经恢复到80%以上。 一、一季度出口形势分析 受疫情影响,许多外贸企业产能仍未完全恢复,原材料供应不足、员工未完全到岗,部分在手订单因无法履约交付被取消,加上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国际货物运输受阻,上半年各类展会被迫取消或延迟,境外订单需求明显萎缩等情况,都对当前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 根据海关提供的数据,今年1-2月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5.2亿元,同比下降8.4%;其中出口59.6亿元,同比下降10.5%。尽管1-2月我区出口整体好于全国、全省和全市,但根据省商务运行监测系统预测,一季度我区出口同比仍将下降15%左右。 针对当前情况,区商务局通过加强服务助力企业加快产能恢复、加快兑现政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加强引导支持企业拓市场等举措,积极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复工达产,指导企业尽可能减轻疫情对全年出口的影响,尽力追赶订单,力争全年出口保持稳定。 二、疫情期间稳外贸主要做法 (一)优化政策,缓解企业燃眉之急。以出台疫情期间惠企外贸政策、加快资金拨付速度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一是及时出台惠企政策。2月11日,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其中,专门制定了“加大外贸支持力度”的外贸政策。该政策在充分调研外贸企业疫情期间面临的困难及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信保补助、展会支持、风险防范、规模贡献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不少外贸企业认为,这些雪中送炭的政策有利于他们提振信心,渡过难关。二是先行拨付预拨资金。及时梳理汇总各级商务领域政策项目,对可以预先拨付的资金,做好一对一通知和指导,先行给予兑现,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三是集中办理方便企业。选派局外贸科业务骨干进驻区政策集中兑现办公室办公,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现场拨付办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外贸政策申报118家,办理拨付125笔,已兑现资金2000多万元。 (二)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月以来,以复工审核、风险防范、做细服务为工作着力点,助推外贸企业复产复工,成效明显。一是摸底数。密切关注全区外贸龙头企业,协助企业争取提前复工机会,春风动力、银都餐饮两家企业纳入全省外贸企业开复工“绿名单”,取得第一批开复工名额。同时,梳理全区前200强出口企业名单,会同属地平台、镇街提前对企业紧急订单情况、本地员工数等开展调查,摸清企业提前开复工意向和准备情况,联合属地加快外贸企业复工审核,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复工。二是防风险。建立“余杭应对疫情外贸预警微信群”,邀请浙江省知名涉外律师加入,点对点指导企业开展外贸法律业务,目前已有80多家企业受益。另外,疫情发生以来,已指导14家企业向杭州市贸促会申请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涉及证书25份,涉及订单金额23.97亿元,涉及国家20个,助力企业最大限度减轻因疫情造成不能履约的责任。三是优服务。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三服务”活动,选派局领导班子成员、业务科室中层干部、年轻干部,向外贸重点企业派驻“一对一”驻企服务员,通过上门走访和畅通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外贸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问题和困难,尽力予以协调解决。如,帮助旺盛服装、爱德牙科、桑美实业等企业及时协调解决仓库紧急发货问题;帮助天铂红外光电多方联系驻沪领馆,使企业在赴境外参展的前一天及时拿到了签证;帮助健拓医疗、华安医疗等医疗物资订单外转内企业争取上级政策等。四是强保障。企业复工以后,及时多渠道宣传我区推出的企业复工专列、专车,帮助企业解决外地员工返岗难问题。积极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组织的人才云招聘活动,解决新员工招聘难问题。针对外贸企业防疫物资采购难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区防疫指挥部医疗物资采购组,调剂28万余个口罩用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三)部门协作,破解企业复产难题。充分发挥区稳外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通过定期走访、信息通报和问题领办协办机制,强化部门横向协同,协调解决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运输物流等难题,形成全区稳外贸工作合力。一是畅通企业出口运输流。复工初期,通过区防疫指挥部协调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为出口企业集装箱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及时出柜、交付订单。积极对接区内各外贸货代物流企业,在疫情期间进一步调度及加大在我区物流运输运力资源,确保紧急订单及时发货,减少企业订单延期交付损失。疫情发生至今,我区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已为区内外贸企业完成3600多个集装箱的出口货物运输,极大缓解了企业订单交付压力。其中,仅2月份,鼎胜进出口(五星铝业)、银都股份等龙头企业出柜量就分别达到300个和100个以上。二是稳定外贸企业订单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补助力度,在降低出口风险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继续开拓新兴市场,政策上对出口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全额补助,对出口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助70%;鼓励外贸企业使用数字外贸展览平台拓展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订单获取渠道。疫情发生以来,已组织1000多家外贸企业在线参加杭州数字外贸平台业务拓展培训。三是拓宽外贸公共服务信息流。整合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努力解决企业通关、供应链、风险防范、贸易纠纷法律服务等方面问题,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困难解决的时效,进一步降低出口成本。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次)外贸龙头企业受到海关通关业务、外贸预警法律指导等服务。 三、下一步稳外贸举措 (一)协同联动,整合服务力量稳外贸。一是进一步发挥区稳外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将“三服务”与帮??通报和问题领办协办机制,强化部门横向协同,形成服务外贸企业稳定全区出口工作合力。继续发挥重点企业“一对一”驻企服务员作用,第一时间了解订单履约情况,解决出口环节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企业复工达产,降低疫情对全年出口的影响。二是加快大数据+外贸服务、外贸供应链、出口物流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推广,积极推广卓远物流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助力我区外贸企业进一步降成本、拓渠道。 (二)加速兑现,落实扶持政策惠企业。一是及时向企业传达省市区一系列惠企政策,减轻企业因疫情带来的影响,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继续发挥区政策集中兑现办公室作用,畅通流程加快兑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尤其要做好出口1亿元以上企业激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激励外贸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做大出口,稳定全区外贸。二是排摸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我省稳外贸稳企业促发展应急专项贷款。及时对接人民银行余杭支行,协调区内金融机构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支持。三是加大对企业出口信保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收汇风险,进一步提高企业接新单的信心。同时,引导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加大信保项下融资规模,加快我市“杭信贷”在外贸企业中的运用。 (三)因势利导,创新接单渠道拓市场。一是引导、鼓励外贸企业使用数字外贸展览平台拓展业务,积极参加线上展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参展渠道,减少疫情对拓市场的影响。二是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推动数字化营销,深化与阿里速卖通、亚马逊、EBAY、阿里国际站等国际第三方平台、产业集群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依托余杭家纺服装产业带专区、休闲产品产业带专区两个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推动更多传统企业跨境出海,打造外贸出口新蓝海。 (四)分析研判,强化预警服务防风险。一是全面落实“商务运行调查监测系统”、“订单+清单”预警响应系统推进工作,指导全区外贸企业及时填报,全面掌握全区面上出口订单情况,及时做好形势的分析研判,完善及时预警、有效响应、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二是联合涉外法律专家、省市贸促部门、对外贸易预警点为外贸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做好法律援助。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法律培训,开展出口风险预警指导,提高外贸企业防风险能力,降低企业订单无法履约的责任。 (五)紧抓机遇,形成外贸发展新动能。一是要紧紧抓住我区未来科技城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浙江自贸区杭州联nt-family:仿宋_GB2312;font-size:16pt;">发挥产业优势,探索与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二是利用省市区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兴起,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使用率,在渠道、物流、供应链、信息流等诸多方面形成外贸出口新优势,利用捷径,少走弯路,抱团取暖推动外贸稳定发展。 (余杭区商务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