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温州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情况分析 |
||
|
||
——基于全市100家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监测数据 为鼓励我市民营企业跨国经营,2019年,我市出台了《加快培育温州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并根据摸排首批137家入库企业跨国经营情况,确定了100家重点监测培育企业。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投资审查现象频发等企业“走出去”不利情形影响,但我市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工作推进仍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0年我市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情况 (一)跨国经营重点监测主体情况。2020年温州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库重点监测的100家企业来自9个区县,相较2019年,新增入库企业13家企业,达到150家。入库重点监测的100家企业入围门槛由3亿元增至4亿元,100家重点监测企业平均跨国指数为13.6%。其中,2020年遴选A类培育企业5家,较2019年增加1家,平均跨国指数由上年的13.9%提高至19.7%;遴选B类培育企业5家,较2019年新增1家,但平均跨国指数由上年的13.6%下降至8.6%。遴选C类企业90家,相比2019年入库门槛营收标准由3亿元提升为4亿元,平均跨国指数由上年的1.9%提高至2.6%。2020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50强平均跨国指数28.74%,其中我市入围企业跨国指数为28.85%。 (二)跨国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跨国公司培育库重点监测的100家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批发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33个行业,企业拥有境外员工53076人。对比上年入库企业情况,2020年入库企业行业分布多样性增加。行业密集度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制造业17家;批发业9家;汽车制造业7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各6家。根据100企业跨国经营情况计算行业跨国指数,跨国经营程度较高的行业是其他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跨国指数分别为36.89%、25.50%、24.51%和13.61%,均超过100家企业平均跨国指数。 (三)跨国投资效益情况。2019年,100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创造境外资产611.14亿元,占企业总资产额的5.65%;累计实现境外营业收入942.07亿元,占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7.95%,境外资产带动的企业营收效益明显;2019年100家企业向投资目的地缴纳税款合计15.86亿元,企业实现境外利润总额为52.11亿元;2019年为我市贡献税收收入合计160.23亿元,带动进口47.83亿元,占我市同期进口总额的30.31%;拉动出口93.01亿,占我市同期出口总额的21.43%。积极推动了我市开放型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跨国公司金字塔式结构尚未形成,距离《行动计划》目标仍有差距。科学稳定的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队伍结构应是金字塔式结构,分为领军型企业、稳健型企业与新锐型企业三类。但两年来温州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监测数据均显示,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队伍的金字塔式结构尚未形成,目前A类(领军型)培育企业已脱颖而出,培育对象明确且富有成长空间,有望不断壮大。但B类(稳健型)培育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对比《行动计划》文件的培育目标,跨国公司A类已达3家(力争4家),B类只有4家(目标为确保10家,力争12家),C类已达50家以上。 (二)企业跨国经营规模和质量仍有待提高。2020年100家重点监测企业中共拥有境外投资企业项目91项,其中2019-2020年新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有22项。经分析,呈现出温州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两个瓶颈:一是具有跨国经营业务的企业数量偏少。2020年拥有境外投资项目的企业仅为37家,仅占150家入库企业的24.7%。二是已有境外投资项目相对规模较小。重点监测企业累计的境外投资额超1亿美元的企业仅2家,为青山控股和森马服饰;累计投资不足1000万美元的投资企业合计有20家,占比超过60%。三是企业境外涉及研发、品牌、技术等高质量项目不足,从行业分布来看仍以其他制造业为主。 (三)不稳定的国际投资经营环境影响企业境外资产安全和投资信心。一是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内外人员流动受到严重限制,境外企业用工、物流成本普遍增加,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同程度影响,而且全球疫情趋势未见拐点,未来负面影响很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二是美国及其盟国采取限制中国发展的基本政策和舆论不会改变,针对我国投资贸易限制仍将持续,与各国投资贸易的政治风险加剧,比如2020年澳大利亚与我国紧张的外交关系,投资与贸易双向受限,就导致我市浙江庄博进出口有限公司直接损失近2000万元,其在澳资产和后续投资也受到严重影响,打击我市企业投资信心。 三、跨国公司培育建议 (一)以温州本地企业为基础,大力引导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培育队伍。面向具备一定运营规模的企业,培育它们的国际经营能力正是温州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落实培育壮大我市企业主体的相关举措,做大跨国公司培育基本盘;二是按照《行动计划》任务部署,优化各县(市、区)该项任务年度考核工作,激励各县进一步挖掘属地企业全球经营能力,并纳入我市跨国公司培育体系。 (二)以政策导向为引领,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境外投资项目。通过跨国公司培育平台,积极向企业宣传解读我市境外投资政策。发挥各级商务促进资金作用,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核心技术,优化资本结构,加快并构重组,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国际化布局,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对培育期内企业重点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专项支持。同时做好相关政策评估工作。 (三)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为企业跨国经营保驾护航。发挥“走出去”服务联盟作用,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投资国别、法务服务、风险预警等服务,对跨国公司开展专项咨询、评估,提供全球化发展的建议方案和个性化支持意见。加强与所在国商(协)会及温商合作,联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境外经贸联络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跨国发展。探索建立跨国公司服务新机制,出台对列入重点培育名单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给予项目备案、外汇使用、人员进出等方面予以支持的政策。 注释: 1、A类培育企业为年营收500亿元以上企业;B类培育企业为年营收100亿元以上企业;C类培育企业为年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 2、跨国指数:利用联合国界定的跨国指数计算公式,即跨国指数=(境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境外资产÷资产总额+境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 (温州市商务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