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经营状况、面临困难及进一步稳外贸的建议 |
||
|
||
后疫情时代,为全面了解我市重点外贸企业运营情况,进一步推动全市外贸稳增长,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企业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外贸企业经营状况 6月入库样本企业合计出口10.71亿美元,环比上升18.6%。入库样本企业5月实际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份额40.7%。如下图所示,入库样本企业出口额与全市出口额走势大致相同。 (一)入库样本企业订单形势向好。据统计,入库样本企业尚未执行在手订单合计18.6亿美元,环比增长2.8%。其中订单金额同比上升的企业占31.8%,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预计可支撑2.43个月的生产计划,可持续时间环比上升0.27个月。本月新增出口订单7.3亿美元,环比增长9%。其中同比呈上升趋势的企业占受调企业总数30%,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 (二)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位于近3年来历史高位。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3月起,全市订单景气指数增长趋势趋于平稳,6月全市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上升至110.6,环比上升6.6个百分点,位于“相对景气区间”(110-120之间)。如图所示,出口订单景气指数走势与出口增速走势大致相同,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出口将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外贸企业面临困难 (一)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外贸发展。当前欧美等我市主要出口目的市场疫情蔓延势头仍未得到控制,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受疫情影响,地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加大我市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压力。中美经贸摩擦不排除继续升级风险,影响我市外贸进出口发展。 (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全球产能受到抑制,原材料供需不均衡导致价格暴涨。据监测点1000家入库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53.9%的企业反馈综合成本压力上升是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86.3%的企业反馈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是导致企业综合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据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反馈,企业客商拒绝承担此部分成本议价,导致企业只能选择压缩内部利润。 (三)芯片供应紧张影响我市小家电行业发展。后疫情时期,我市智能按摩仪、美容美发家电、测温仪等生活小家电产品海外订单持续火爆。但受芯片供应量影响,部分企业陷入接单容易履约难的困境。据浙江美森电器有限公司反馈,1-5月企业数控理发剪、剃须刀、测温仪等产品近2000万元订单存在芯片供应缺口,预计全年存在同样缺口的订单将超5000万元。同时芯片价格的持续高涨导致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如浙江王邦电器有限公司感应灯芯片价格上涨近十倍。据海关数据显示,1-5月全市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机、电动脱毛器等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2.8%,低于全市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预计下阶段出口增速还将下行回落。 三、进一步稳外贸的建议 (一)着力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督促各县(市、区)重点排摸本地区特色产品,积极引导本土适配产品开展相关业务,进一步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本土产品出口占比,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域联动,加速组货拼箱基地建设,降低全市企业货运成本,缩短货运周期。加速打造数字V管家系统,构建企业一站式线上业务办理平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二)全面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对接关、税、汇等监管部门,编制《综试区业务操作指南》,并开展宣传推广;学习借鉴深圳前海拼箱服务平台模式,大力提高组货拼箱能力,打造面向浙南闽北赣东的跨境电商集拼平台;加快开辟新的直航航线,整合温州机场、中欧班列、港口等运输资源,实现“海陆空铁”立体物流,持续优化服务聚集产业;密切与省厅沟通对接,积极承办“之江创客”粤港澳赛区决赛,利用赛事影响力推荐温州综试区,引入深圳优质资源;联合县市区、高校和市场主体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资源对接等系列活动。 (三)加大金融、信保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调研了解外贸企业金融需求,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融资压力。积极开展期货套期保值等金融业务培训,指导外贸企业开展汇率避险,保护外贸企业利益。及时调整出口信用保险额度,创新推出更多面向外贸企业的产品,发动小微企业参与出口信保联保平台、中大型企业投保出口保险,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 (四)加快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力提升重点产业集聚规模。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品牌管理,坚持科技制造、创新设计,完善产业链和营销物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国内知名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出口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国际品牌并购。支持企业申报省、市级出口品牌,引导企业在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国内外展会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扩大出口。 (温州市商务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