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助力乡村振兴 |
||
|
||
近年来,海宁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龙头带动、产业互融、全域谋划”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发展海宁市域整体经济目标,促进特色产业与网络经济的互动融合,使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了海宁老百姓增收致富、青年创业就业的“高速公路。2020年1-12月份,全市实现网络零售总额463亿元,嘉兴市排名第2,全省排名第1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9.2亿,全省排名前十。截至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企业已达6000余家,网商达2万家以上;电商镇数量达10个,电商村数量达95个,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29元,位居全国前列,长安镇兴城村、兴福村入选2020年度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高位推动,多方合作,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1.编制完善农村电商发展规划体系。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编制《海宁市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内容明确十三五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途径和重点任务和工程,从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等方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0家农产品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销售网店。培育了市电子商务协会等相关协会3个。 2.配套建设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快递企业深度对接农村电商,在市区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市邮政公司仓储物流中心,依托各镇(街道)邮政网点,服务于所有淘宝村和电商企业;同时,在该市马桥街道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城市快递园,引入第三方物流和大卖家入驻,实现全区域门到门一站式配送服务。截至目前,海宁社区智能投递终端数量49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乡镇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63+便民服务点20)83个;已有邮政、顺丰等18家快递公司入驻。 3.合作建立第三方电商平台交易体系。以世界花园大会为平台,与天猫签署推进花卉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花卉产业对接会等途径,引导有条件的花卉企业主体在淘宝和天猫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店铺,线上线下互动,推动花卉产业发展。2020年1-12月,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全平台实现线上销售约1.5亿元,同比增长约30%。 二是依托产业,培育亮点,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1.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依托浙江塔莎园艺有限公司、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康艺鲜切花专业合作社等行业龙头主体,通过直播电商、B2B贸易,带动长安及周边许村等500多家农户种植适销对路的鲜花品种,实现货源保障,助力农民增收。同时,建设电子商务园区,丁桥电商产业园、斜桥盛天电商产业园和海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园区,聚焦电商产业平台聚集,为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平台。 2.搭建电商村创业平台。以全市95个电子商务专业村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专业村与电子商务园区(楼宇)在企业培育孵化、主体入驻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对接。建设海宁电商村服务中心,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永福村为主体,建立电商村孵化创心中心,该中心已经引进孵化电子商务企业10家。95个电商村和电商村服务中心已经初显成效,为全市大学生、社会青年的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 三是出台政策,打造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 1.出台扶持政策。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商企业平台推广费、物流费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扶持政策促使传统企业纷纷“触电”,在传统支柱行业中,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电商企业,如袁花镇的上口心炒货今年实现网上销售超千万元。截至2020年底,对农产品电商企业政策补助和奖励已超过了300万元。 2.打造人才队伍。电商办联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浙江省电子商务研究院三方共同成立海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先后召开了中国(海宁)农村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暨海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成立大会、数字乡村高峰论坛等。同时,海宁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举办了针对全市各镇街道开发区和95个电商村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近2000多人。 3.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发挥海宁农产品市场的优势,加强区域农产品电商品牌培育工作,聚焦长安花卉、盐官糕点、黄湾水果、袁花炒货等极具海宁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虹越花卉”、“袁花炒货”等农产品网货品牌。融合发展“农业+旅游+电商”的新模式,构建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培育出“泥土香”“海宁购”等农旅结合创新示范项目。依托海宁农批市场,拓展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着力培育“海宁农珍”等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农民品牌意识,树立海宁农产品品牌形象。建立1个微信和淘宝线上店铺和1个线下展示中心,建立一支专业运营团队,着力打造品牌展示平台,鼓励以政府搭台、企业承建、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在有条件的专业市场设立展示展销中心和专营店。 (海宁市商务局供稿) |
||
![]() ![]() |